2022.11.8(农历10.15)学习《南山律在家备览略编》五十一.mp3
阿弥陀佛,大家好!又是一天相互学习鼓励的时候。 今天我们继续学习《备览》五戒里的第七项“料简杂相”。 首先,《备览》引《羯磨疏》的文,说明了五戒受法时限的长短。 《羯磨疏》说:如《多论》和《杂心论》所解,五戒,佛制必须尽形寿受持;八戒只能受一日一夜,时限固定,不可乖违。《成实论》对此二戒都开随日长短来受,乃至尽形寿受持。 《济缘记》解释道:《多论》和《杂心论》认为,五戒必须尽形寿受持,时限不可减少;八戒只能受一日一夜,不可延长,所以文中说“佛制定故”。其次引《成实论》说明,二戒受法时限长短,可任随受者的心意,所以文中说“随日受”。 接着来看多宗和成宗对于发戒具支的不同观点。 《行事钞》云:《大智度论》中有问,口过有四种,为何五戒中只列出妄语呢?回答:只要举出妄语,其余三种口过自然含摄在其中。又因为修行佛法贵在说真实语,所以五戒首先遮止妄语。 《资持记》解释说:如果依于有部,受五戒只发四支戒,即不杀生、不偷盗、不邪淫、不妄语。而成宗则认为受五戒具发七支戒,即身三(不杀生、不偷盗、不邪淫)口四(不妄语、不恶口、不两舌、不绮语),这与《大智度论》的观点颇为相同,所以《行事钞》引论加以说明。答词中说明了口四过只举妄语的原因。因为恐怕有人会问,为何不随举其余三种口过中的一种,所以予以释通。 《备览》又引《芝苑遗编》里的文说:彼多宗认为五戒、八戒、十戒只发四支戒,受比丘戒方能具发七支。成宗认为,道俗七众的戒,即比丘、比丘尼、式叉摩那、沙弥、沙弥尼、优婆塞、优婆夷的戒,均有遮止禁约身口七支过非的功用,所以皆具发七支。 备览 业疏云:“如律文中皆自誓受者,多论文云听五众受。两俱得也。” 济缘释云:“本律智论皆听自誓,多论俱舍并制从他。虽云两得,准下八戒无师故开,有则不许。” 下面,《备览》引《羯磨疏》的文说:如律中皆开许自誓受戒,而《多论》只听许在家人从出家五众边受戒,这两种受法都可以。 《济缘记》解释说:本部《四分律》与《智论》都听许在家人自誓受戒;《多论》《俱舍论》则制从他而受。疏文虽说“两俱得也”,但根据下文所说,八戒无授戒师方开自誓受,有则不许。 备览 业疏又云:“约此问答,从他受也。律中云,世尊我今归依佛法僧,尽形不杀乃至不饮酒,此令自誓。八戒既开,此应得也。观时进否,义非抑塞。接俗之化,随机而举可也。” 济缘释云:“初指上从他。律下次明自誓。成论八戒,亦通自誓,文如后引。” 《羯磨疏》中又说:约宣说戒相中戒师与受戒者的问答来看,五戒应当从师而受。律中有白衣对佛说:世尊,我今归依佛法僧,尽形寿不杀生乃至不饮酒。这说明白衣开许自誓受戒。八戒既然开许,五戒依理也得。具体行事,应当观察时节因缘来定。约义来讲,不应该遮止自誓受八戒。对于接引俗人的化法,需要随机施教。 《济缘记》解释道:疏文前面说明五戒应当从他而受,次引律文显示开许自誓受戒。《成实论》中,八戒也通许自誓而受,内容如后文所引。 可谓: 对简两宗非媲美, 学者莫执是与非。 随机取法生妙用, 尽体佛意显大悲。 让我们一起称念:南无阿弥陀佛!(十句) 万善同归西方极乐世界,南无阿弥陀佛!愿大家开心自在、吉祥如意!
上一篇:每日一得
下一篇:立冬20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