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净行品》一五三之二

2022-11-19    作者:admin     已浏览:()
分享到:
阅读模式

学习《净行品》一五三之二2022.11.19.mp3


阿弥陀佛,大家好!又是一天相互学习鼓励的时候。


我们继续学习《净行品》。上周简单了解了布施的分类,今天接着来看怎样行布施才能圆满成就檀波罗蜜。


《大乘理趣六波罗蜜多经》中说:“菩萨摩诃萨行布施时,有二种智,一者小智,二者大智。小智施者,为求人、天、二乘解脱,如是施者但名布施,不得名为波罗蜜多。大智施者,心无所得,无所得故得佛菩提,如是施者名檀波罗蜜。”从这段经文可以看出,布施的时候若能做到“三轮体空”,也就是能够体达施者、受者及所施物皆悉本空,不生执着,就能成就檀波罗蜜,到达究竟安乐的涅槃彼岸。


下面,我们来看六波罗蜜的第二法“尸波罗蜜”。


第二“尸波罗蜜”:即持戒度。“尸”,梵语尸罗的简称,华言戒。戒有禁断恶法及警觉三业等功用,包括摄律仪戒、摄善法戒和饶益有情戒。此三聚净戒,摄尽了一切菩萨行。


一、摄律仪戒:通过摄护律仪来禁断恶法,从而究竟断除烦恼。此是止持行。


二、摄善法戒:对于世出世间的一切善法,以及大小乘修行法门,究竟圆满奉修。此是作持行。


三、饶益有情戒:又名摄众生戒,即以种种方便,如布施、爱语、利行、同事等,利益度脱一切有情。


《大萨遮尼乾子所说经》中讲,持戒能得十二种利益。哪十二种呢?一者,持戒能摄一切诸善根;二者,持戒能入菩萨道;三者,持戒能解脱一切烦恼的系缚;四者,持戒能脱离一切诸恶道;五者,持戒能拔济恶道受苦众生;六者,持戒身口意业不为诸佛如来所诃斥;七者,持戒诸佛如来常赞叹;八者,持戒能入诸有远离贪着不放逸;九者,持戒即是施与众生无怖畏;十者,持戒能成就身口意业的善法;十一者,持戒能于诸法中随顺自在;十二者,持戒能成就第一彼岸功德波罗蜜业。


《大智度论》中有问:尸罗波罗蜜怎样才能圆满?回答:不惜身命,护持净戒


说到护戒如惜身命,我们来看一则“比丘舍命护鹅”的故事。


根据《大庄严论经》记载,佛在世时有位比丘到穿珠店去乞食,当时珠师正在为国王穿摩尼珠。珠师见比丘托钵而来,便放下宝珠去取食物。


比丘站在一旁等候,因为所着的袈娑是木兰色,映在宝珠上面,珠子自然呈现出木兰色。这时,珠师家的一只鹅刚好进来,见了宝珠误以为是肉,便把宝珠吞吃了。


很快,珠师拿着食物出来供养比丘,却发现宝珠不见了。珠师以为比丘偷了宝珠,便让比丘交出。比丘担心鹅被杀,不肯说出真相。珠师情急之下毒打比丘,以致比丘受伤流血。鹅看到地上有血即来食啖,珠师见状更加恼火,一气之下便把鹅给打死了。


比丘见后,不禁悲伤落泪。珠师不解,问他为何挨打不哭,鹅死了却哭。比丘见鹅已死,便把真相告诉了珠师。珠师听了大为感动,急忙顶礼比丘,至诚忏悔。


有比喻说:“戒如平地,万善从生;戒如良医,能疗众疾;戒如明珠,能破昏暗;戒如宝筏,能渡苦海……”让我们发菩提心,严持净戒,以此回向一切众生:正信三宝,离恶向善,勤修戒度,共成佛道!


可谓:


布施持戒理须明,

成佛利生发大心。

三轮体空破我执,

时时处处慈悲行。


让我们一起称念:南无阿弥陀佛!(十句)万善同归西方极乐世界,南无阿弥陀佛!愿大家开心自在,吉祥如意!





上一篇:每日一得

下一篇:每日一得



微信平台

联系我们

地址:山西省忻州市五台县台怀镇普寿寺

普寿寺客堂电话:0350-3354537 13593225901

五台山普寿寺 版权所有 晋B2-2007000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