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净行品》一五三之三

2022-11-26    作者:admin     已浏览:()
分享到:
阅读模式

学习《净行品》一五三之三2022.11.26.mp3


阿弥陀佛,大家好!又是一天相互学习鼓励的时候。


我们继续学习《净行品》。来看开篇长行第七段里的“羼提波罗蜜”和“毗梨耶波罗蜜”。


第三“羼提波罗蜜”:即忍辱度。梵语“羼提”,华言忍辱。意思是于违逆之境,遇诸毁骂恼害之事,皆能安忍,心无恚恨。根据《法界次第初门》所说,忍有生忍和法忍。生忍通常表现在,于恭敬供养中能忍不着,不生憍逸;于嗔骂打害中能忍,不生嗔恨怨恼。法忍有两种:一者菩萨于非心法,如寒、热、风、雨、饥、渴、老、病、死等,能忍不动;二者于心法,如嗔恚、忧愁、怀疑、淫欲、憍慢、诸邪见等,安忍不动。


《大萨遮尼乾子所说经》中佛言:“忍辱力最上,诸行无过者,一切诸功德,住在忍行中。”这是告诉我们,“忍辱第一道”,任何功德的成就,都离不开忍辱。


第四“毗梨耶波罗蜜”:即精进度。“毗梨耶”是梵语,华言精进。精是专而不杂,进即勇往不退。六度万行的成就,都需要精进。


《华严经普贤行愿品别行疏钞》中说,精进有三种:一是被甲精进。犹如猛将身被甲胄能摧怨敌无退屈心,菩萨也是这样,被精进甲,积集万行,降伏四魔(天魔、烦恼魔、阴魔、死魔)。二是摄善精进。即修习善法,进取无倦。三是利乐有情精进。这是说于饶益有情的事,不生疲厌。菩萨修习精进波罗蜜,能对治懈怠,生长善法,成就一切佛法。


讲一则《贤愚经》中的小故事。


往昔南阎浮提有一大婆罗门,家中财宝多可敌国,其有一子名叫“大施”,十分乐善好施。一天,大施出城见到百姓生活贫苦,为钱财而造杀害欺诳等十不善业,由此心生悲悯,大行布施。不久,大施的家财就要散尽了,为了继续救济穷苦,他发愿前往龙宫求取如意宝珠。


大施菩萨克服了种种艰难险阻,终于来到龙宫。他以佛法摄受龙王等众,获得了如意宝珠。然而在返程途中,海中诸龙却在菩萨睡觉时,把宝珠偷走了。


菩萨醒后不见宝珠,即自思惟:我历经艰险获得宝珠,是为了救拔南阎浮提一切苦难众生,令其资财无缺,离恶向善,摄护三业,免堕三途。现在海中龙辈却将宝珠取走,我今誓将海水舀干,定要取回宝珠。菩萨发誓愿已,精进不息舀海中水。


大施的这种菩萨行为感得诸天前来帮忙,菩萨每舀一次,海水就减少四十里。眼见海水就要被舀干了,海中的龙辈非常惶恐,于是便将如意宝珠还给了菩萨。


就这样,大施菩萨以勇猛坚固的大愿和精进不息的大行,实现着他救拔南阎浮提罪苦众生的愿望。


《大智度论》中有一设问:“毗梨耶波罗蜜云何满?答曰:若有大心勤力,如大施菩萨,为一切故以此一身,誓抒大海,令其干尽,定心不懈。”


可见,要想圆满精进波罗蜜,就要有大施菩萨的大愿与大行,难行能行,永不退转。如此,定能从利他中完成自利,在不断精进中圆满菩提。


可谓:


能忍练习最重要,

忍无可忍亦微妙。

身披铠甲摧众魔,

精进无间求妙道。


让我们一起称念:南无阿弥陀佛!(十句)万善同归西方极乐世界,南无阿弥陀佛!愿大家开心自在,吉祥如意!




上一篇:每日一得

下一篇:每日一得



微信平台

联系我们

地址:山西省忻州市五台县台怀镇普寿寺

普寿寺客堂电话:0350-3354537 13593225901

五台山普寿寺 版权所有 晋B2-2007000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