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南山律在家备览略编》五十八2022.12.27.mp3
阿弥陀佛,大家好!又是一天相互学习鼓励的时候。 今天我们继续学习《备览》八戒里“说相发愿”的内容。 补充说明 随机羯磨中说相发愿,皆与事钞不同。今录于下,随依并得。 先来看弘一律师的补充说明:《随机羯磨》中宣说戒相与回向发愿的内容,都与《行事钞》不同。现在一并摘录如下,具体行事,随依哪一部都可以。 备览 羯磨云:“授戒相言:如诸佛尽形寿不杀生,某甲一日夜不杀生,能持否。答言能持 如诸佛尽形寿不盗,某甲一日夜不盗,能持否。答言能持 如诸佛尽形寿不淫,某甲一日夜不淫,能持否。答言能持 如诸佛尽形寿不妄语,某甲一日夜不妄语,能持否。答言能持 如诸佛尽形寿不饮酒,某甲一日夜不饮酒,能持否。答言能持 如诸佛尽形寿离华香璎珞香油涂身,某甲一日夜离华香璎珞香油涂身,能持否。答言能持 如诸佛尽形寿离高胜床上坐及作倡伎乐故往观听,某甲一日夜离高胜床上坐及作倡伎乐故往观听,能持否。答言能持 如诸佛尽形寿离非时食,某甲一日夜离非时食,能持否。答言能持” 业疏释云:“如诸佛至不杀生,举胜境所行也。某甲已下,引己上同。问答之相,显成持誓。有本云,我某甲一日夜不杀生亦尔者,直述己契,上同于佛。不假问答,亦成说相。余并准此。第三淫戒者,以自他俱远故。有人云,邪淫者,此五戒相,由制他开自故。八戒云邪者,误也。第五戒相,有人加辛肴者,正文无此。既受净身,焉噉羶臭,理不可也。第六华璎油涂者,中梵以为美饰。此方所重衣服装校,脂粉涂面,以为修身。如论离旧庄严,义须凖的。第七离高胜床及观听倡伎者,合二散慢缘为一戒也。” 《备览》接着引《随机羯磨》的文说:戒师授与求受戒人以下戒相: 如诸佛尽形寿不杀生,某甲一日夜不杀生,能持否?答言:能持。 如诸佛尽形寿不盗,某甲一日夜不盗,能持否?答言:能持。 如诸佛尽形寿不淫,某甲一日夜不淫,能持否?答言:能持。 如诸佛尽形寿不妄语,某甲一日夜不妄语,能持否?答言:能持。 如诸佛尽形寿不饮酒,某甲一日夜不饮酒,能持否?答言:能持。 如诸佛尽形寿离华香璎珞香油涂身,某甲一日夜离华香璎珞香油涂身,能持否?答言:能持。 如诸佛尽形寿离高胜床上坐及作倡伎乐故往观听,某甲一日夜离高胜床上坐及作倡伎乐故往观听,能持否?答言:能持。 如诸佛尽形寿离非时食,某甲一日夜离非时食,能持否?答言:能持。 《羯磨疏》解释说:以上说相文中,“如诸佛尽形寿不杀生”,这是举出胜境“佛陀”之所行。“某甲”以下,引出自己希望上同诸佛之行。师资双方问答之相,彰显成就持戒的誓愿。有些法本中说,“我某甲一日夜不杀生亦尔”,这是直接陈述自己的誓愿,发愿上同诸佛之行。不借助于问答来表心,说相也能成就。其余诸戒,准此可知,也是这样。 第三“淫戒”,因为受持八戒须断正淫,与自妻他妻都要断绝淫欲,所以文中说“不淫”。有人说“邪淫”为五戒之相,因为只禁止与他妻作不净行,开许正当夫妻生活的缘故。如果说八戒也只是制“邪淫”,那是错误的。 第五“不饮酒”,有人在戒相中添加了“不食辛肴”一句,戒文并无此句。既然已经持斋净身,哪里还会吃羶臭之物呢?依理来说是不可以的。 第六“华香璎珞香油涂身”,古代印度人以此来美化装扮自己,所以佛制受戒者不许。而此土人民所注重的是衣着打扮,胭脂香粉涂面,以此来自我严饰。如论中说,受八戒后应当“离旧庄严”,这是指在受戒期间不可以如平常一样装扮自己。“旧庄严”,指平时所用的严身饰物。 第七“离高胜床上坐,及作倡伎乐故往观听”,这是合两种散乱憍慢的缘为一戒。 备览 羯磨续云:“阿含经云:如上次第授已,当教发愿言:我今以此八关斋功德,不堕恶趣八难边地。持此功德摄取一切众生之恶,所有功德惠施彼人,使成无上正真之道。亦使将来弥勒佛世三会得度生老病死。” 业疏释云:“二明愿中,自他两利也。由持斋德对治恶趣者,灭戒难也。八难者,灭障闻思难。上明自益也。他恶摄取,己善惠人者,行大道心也。使成正道者,不从他方便,唯一乘法也。将来三会者,缘遇慈氏,近可寄心。” 济缘释疏云:“初总示。由下,别释二。初释自利。戒法唯人得受,故恶趣为戒难。闻思修慧,须生善道,值佛闻法,具根正信,故八难为闻思障。他下,次释他利。行大道心,即菩萨行。方便是二乘权教,一乘即佛道实教。岂唯八戒,一宗立教,皆用此意,学者宜知。”已上皆见业疏记卷十 下面,《备览》继续引《随机羯磨》的文说:《阿含经》云,如上次第授戒说相以后,应教受戒人发愿回向:我今以此受八关斋戒功德,回向将来不堕恶趣、八难及边地。愿持此功德摄取一切众生之恶,所有功德惠施彼人,使之成就无上正真之道。也愿一切众生将来在弥勒佛出世龙华三会之时,都能度脱生老病死苦。 经中所说的“八难”,即地狱、饿鬼、畜生、北拘卢洲、长寿天、盲聋喑哑、世智辨聪、生在佛前佛后。“边地”,指见闻不到三宝的边隅之地。 《羯磨疏》解释说:第二说明回向发愿的内容,包括自他二利。以持八关斋戒的功德对治堕落恶趣,是灭受戒难:不堕落八难之处,是灭除障碍闻思修三慧之难。以上都是说明,通过受戒能够达到自利。 “摄取一切众生之恶,所有功德惠施彼人”,这是行大道心。“使成无上正真之道”,指不随行其他方便法,唯独修学一佛乘。“亦使将来弥勒佛世三会,得度生老病死”,这是寄心普愿一切众生,将来龙华三会能够得遇弥勒菩萨。 《济缘记》解释说:以上疏文主要讲了两点内容,一是总显所发的愿包括自他二利,二是分别解释二利愿。 在自利愿中,由于佛制的戒法唯有人道众生可以秉受,所以恶趣是受戒的障难。要想修习增上闻思修三慧,必须生于善道,值佛出世听闻正法,具足六根和清净的信心,所以“八难”是闻思佛法的障碍。 在利他愿里,疏文所说的“行大道心”,即指菩萨行。“方便”,指二乘权教。“一乘”,即能够证得无上佛道的真实教法。 记文最后指出:不仅只是受八戒要教受者趣于一佛乘,南山一宗的教法,皆用此意引导众生究竟成就佛道,学者对此应当了知。 可谓: 让我们一起称念:南无阿弥陀佛!(十句) 万善同归西方极乐世界,南无阿弥陀佛!愿大家开心自在、吉祥如意!
上一篇:每日一得
下一篇:小病小觉、大病大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