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南山律在家备览略编》八十二 2023.06.20.mp3
阿弥陀佛,大家好!又是一天相互学习鼓励的时候。
今天我们继续学习《备览》“显立正义”的第三支“圆教宗”。
备览 业疏续云:“戒是警意之缘也。以凡夫无始随妄兴业,动与妄会,无思返本。是以大圣树戒警心,不得随妄,还沦生死。”
《备览》继续引《羯磨疏》的文说:佛所制的戒法,是警觉我们心念的助缘。由于凡夫无始以来流转生死,心随境转兴造诸业,起心动念常与虚妄的尘境相合会,不思返本还源回归自性,所以大圣佛陀制立戒法来警心,令心不去随着妄境起惑造业,以免沉沦生死无有出期。
备览 济缘释云:“初叙立教本致中二。初句标示。警意缘者,此明一切诸戒,皆我心业。世尊如业制法而警悟之,无别有戒。众生业无量故,戒亦无量。业无尽故,戒亦无尽。当知二百五十,三千八万,无量律仪,非他法也。以下正释。心为境转故随妄,心境相合故兴业。习妄既久,动便随尘,故与妄会。会即合也。沦历长劫,愈忘其本,本即自心。若非佛教,何由思返。此叙众生妄业无穷。是下次叙如来因业立戒,令息妄业。妄业已息,苦果亦倾,不沦生死。故能返本,还悟自心也。”
《济缘记》解释说:以上《羯磨疏》的文,分为两节。第一节先来叙述佛陀制立戒法的原因,又分两小节。第一小节标举显示戒的功用。疏文的“警意之缘”,说明一切戒法都是由自心的造作而成就的业。世尊针对众生的烦恼业习制立种种戒法,来警惕觉悟我们的心,并非另外别立出一种法。因为众生所造的业无量无边,所以佛制的戒也无量无边;因为众生造业没有穷尽,所以佛制的戒也会相应常在。我们要知道,无论是比丘的二百五十条戒(比丘尼三百四十八条戒),还是三千威仪八万细行,乃至无量不可计数的律仪轨度,都并非他法,只是基于心的造作相应制立的对治法而已。
疏文的“以”下是第二小节,正式解释佛为什么要制戒。凡夫的心总是被外在的境缘所转,因此说随妄而动。心与境相合会,便会兴起诸业。妄识种子既然被长期熏染,起心动念就很容易随着尘境造作诸业,所以说“动与妄会”。“会”即是“合”的意思。如是这样长劫沉沦于生死,就会更加背离于本心。如果不是佛陀慈悲演说戒定慧三学教法,众生又怎么可能懂得返迷归悟,回归清净的本性呢?这是在说众生造作妄业没有穷尽。
疏文的“是”字以下是第二节,其次说明如来因众生有业习烦恼而制立戒法,为令众生息灭妄业。妄业既然已经息灭,自然不会再感招苦果沦落生死,由此便能返本还源悟明自心。
可谓:
佛陀悲心制戒法,
依之行持证菩提。
深入研习知始末,
日日进步须学习。
让我们一起称念:南无阿弥陀佛!(十句)万善同归西方极乐世界,南无阿弥陀佛!愿大家开心自在、吉祥如意!
上一篇:夏至
下一篇:发挥人生大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