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普贤行愿品》九

2023-09-02    作者:admin     已浏览:()
分享到:
阅读模式

学习《普贤行愿品》九2023.9.2.mp3


阿弥陀佛,大家好!又是一天相互学习鼓励的时候。


我们继续学习《普贤行愿品》。今天来看善财童子向普贤菩萨,总的征问如何修习十大行愿。


戊三、牒名别释    

己一、总



经 文


善财白言:“大圣,云何礼敬乃至回向?”


这是说,善财童子恭敬启白普贤菩萨:“大圣,怎样修习礼敬诸佛乃至普皆回向呢?”

 

白:敬辞。下辈对上辈言说,叫做“白”。

 

大圣:对佛、菩萨及大声闻等的尊称,有别于世俗的圣人。此处是对普贤菩萨的尊称。

 

云何:意思是如何、怎样。

 

下面来看“别释”部分,即普贤菩萨为善财童子别别解说十大行愿的修习方法。根据《普贤行愿品别行疏钞》所说,别释部分共分十段,每段包含三点主要内容:一牒名,二释相,三总结无尽。我们先来看第一段——礼敬诸佛。


己二、别释    

庚一、礼敬诸佛   辛一、牒名



经 文


普贤菩萨告善财言:“善男子,言礼敬诸佛者。”


“礼敬诸佛”:根据《大智度论》等所说,“礼”有三种:一者口礼,如合掌问讯。二者屈膝,头不至地,即互跪。现在一般指长跪。三者头至地,即五体投地,以双膝、双肘和头顶着地。是为上礼,表恭敬之至。

 

《华严经疏》云:“言礼敬者,除我慢障,起信敬善故。勒那三藏说七种礼,今加后三以成圆十。”这是告诉我们,礼敬能够除去我慢障,生起信敬的善法。勒那三藏法师(勒那,华言宝意,中天竺人。北魏时抵达洛阳,曾应皇帝之请讲《华严经》),曾讲过七种礼。华严疏主清凉国师,在彼基础上又增加了三种,总结出十种礼,即:一我慢礼、二唱和礼、三恭敬礼、四无相礼、五起用礼、六内观礼、七实相礼、八大悲礼、九总摄礼、十无尽礼。

 

下面,我们逐一来看这十种礼。

 

一、我慢礼:《行愿品别行疏钞》云,“一我慢礼,如碓上下,无恭敬心。”意思是说,拜佛的时候,身体像舂米的器具一样,一上一下重复地运动着。论其内心,并无殷重恭敬,我慢烦恼有增无减。如憨山大师所说:“拜佛容易敬心难,意不虔诚总是闲。五体虚悬空费力,骷髅磕破也徒然。”

 

二、唱和礼:唱即举唱,和即相随。《行愿品别行疏钞》云:“二唱和礼,高声喧杂,辞句浑乱。”意思是礼佛者身不端肃、心无殷重,口虽称唱佛名,心实驰求外境。或人呼拜某佛,彼即应声而拜。一唱一和,辞句杂乱,有口无心,故称“唱和礼”。

 

以上两种礼,都不可取。

 

《心性罪福因缘集》中说:“虽礼三宝,不守外仪,内心不合,犹如醉人,不觉起卧。亦复如碓,随足上下。如是礼拜,不名礼佛。所得功德,甚可微少。若如法礼,所生善根,不可思量。如普贤等,礼诸佛愿。亦如不轻,礼佛性心。如是礼佛,名真礼佛。”

 

从以上这段文可以看出,礼佛重在内心存有恭敬与殷重。若只是形式上的礼拜,生不起真实的信敬心,所得的利益是非常微少的。若能如法礼拜,所生的善根不可思议、无法称量。如普贤菩萨十大愿王中的礼敬诸佛,以及常不轻菩萨礼敬众生的佛性,如是礼佛,才能名为真正的礼佛。

 

“欲得佛法实益,须向恭敬中求。有一分恭敬,则消一分罪业,增一分福慧。有十分恭敬,则消十分罪业,增十分福慧。”虔诚恭敬是对治我慢的良药,用一颗恭敬心礼佛,方能减损我慢烦恼,获得“礼佛一拜,罪灭河沙”的大利益。


可谓:


礼敬诸佛除慢障,

十种礼拜甚为祥。

我慢唱和不可用,

如法礼敬后续彰。


让我们一起称念:南无阿弥陀佛!(十句)万善同归西方极乐世界,南无阿弥陀佛!愿大家开心自在、吉祥如意!





上一篇:承远大师圆寂纪念日

下一篇:与小花一起守护道场



微信平台

联系我们

地址:山西省忻州市五台县台怀镇普寿寺

普寿寺客堂电话:0350-3354537 13593225901

五台山普寿寺 版权所有 晋B2-2007000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