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南山律在家备览略编》九十四

2023-09-12    作者:admin     已浏览:()
分享到:
阅读模式

学习《南山律在家备览略编》九十四.mp3


阿弥陀佛,大家好!又是一天相互学习鼓励的时候。


我们继续学习《在家备览》。今天接着来看戒体门圆教宗的内容。



备览 业疏云:“今识前缘,终归大乘,故须域心于处矣。故经云,十方佛土,唯有一乘,除佛方便,假名字说。既知此意,当护如命如浮囊也。故文云,我为弟子结戒已,宁死不犯。又如涅槃中罗刹之喻。”


《备览》引《羯磨疏》的文说:通过前面的学习,现在我们已经认识到,尘沙万境、无边戒法等,都是唯心所现,心外无物,最终都要归于大乘究竟之理。所以,我们必须把心安住在大乘之理上。因此《法华经》中说,“十方佛土中,唯有一乘法(一佛乘)。无二亦无三,除佛方便说。但以假名字,引导于众生。”我们既然已经了知了这一道理,就应当善护戒体,如护自己的生命和渡海的浮囊一样。因此,律中佛教诫诸弟子:我为你们结戒以后,你们应当发愿,宁可舍弃生命,也不毁犯净戒。又如《涅槃经》中的罗刹喻。罗刹向菩萨商主乞求浮囊,乃至微尘般大小,菩萨都坚决不与。由此说明,即使是极微细的小戒,也不可以毁犯。



备览  济缘释云:“初示所归。识前缘者,尘沙万境,无边制法,无始颠倒,迷为外物,故受轮转。今知唯识,无有外尘。故正受时,遍缘法界,勇发三誓,翻昔三障,由心业力,结成种子,目为戒体。”



《济缘记》解释说:以上《羯磨疏》的文分三节。第一节显示受戒持戒的所归之处。疏文的“识前缘”,这是说众生因为无始劫来的迷惑颠倒,而妄认为多如尘沙的万类境缘,以及佛所制的无量无边的戒法,都是心外之物(心外之法),所以起惑造业,饱受生死轮转之苦。现在我们认识到,万法不离当下的一念心,“唯心所现,唯识所变”,心外没有一法可得。所以正受戒时,就要遍缘法界尘沙万境,勇于发起断恶、修善、度众生三种誓愿,翻转往昔的烦恼障、业障、报障,由心的造作之力在阿赖耶识中结成善种子,这便称为“戒体”。


今天我们就学到这里。希望大家能够好好思惟。


可谓:


万法不离一念心,

受戒遍缘尘沙境。

断恶修善度众生,

获得戒体成佛种。


让我们一起称念:南无阿弥陀佛!(十句)万善同归西方极乐世界,南无阿弥陀佛!愿大家开心自在、吉祥如意!




上一篇:缅怀上妙下德老和尚

下一篇:认真做人、认真做事



微信平台

联系我们

地址:山西省忻州市五台县台怀镇普寿寺

普寿寺客堂电话:0350-3354537 13593225901

五台山普寿寺 版权所有 晋B2-2007000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