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7.16(农历5.26)学习《改过实验谈》七.mp3
阿弥陀佛,大家好!又是一天相互学习鼓励的时候。
弘一大师在《改过实验谈》中总结了十点改过方法。我们已经学习了第一点虚心、第二点慎独、第三点宽厚。今天依次学习第四点——吃亏。
弘一大师言:“四吃亏。古人云:‘我不识何等为君子,但看每事肯吃亏的便是。我不识何等为小人,但看每事好便宜的便是。’古时有贤人某临终,子孙请遗训,贤人曰:‘无他言,尔等只要学吃亏。’”
弘一大师在这段文里引了格言说明,君子和小人的区别就在于,遇事肯吃亏或占便宜这一点上。
遇事肯吃亏并不是让我们去做软弱可欺、胆小怕事的人,而是有助于培养我们宽厚的人品、礼让的美德。肯吃亏也是一种布施,肯布施就是在修福。因此,古人总结:“吃亏是福。”愿意吃亏的人往往会赢得众人的赞叹和信任,而极端自私的人则只会让人避而远之。
弘一大师又引古代贤者的事例,说明吃亏的重要。有位叫林退斋的人,是一位非常有德行的人,他在临命终时,儿孙都围绕在身边,大家问他还有什么要交代的。他则说:“我也没有什么别的要交代,你们只要学会吃亏就可以了。”
儒家有言:“人之将死,其言也善。”意思是人到临死的时候,说的都是真心话、重要的话、让后人受用得到利益的话,留给后人的是一生经验的总结。
清朝康熙年间,张英担任礼部尚书。他老家桐城的官邸与吴家为邻,两家院落之间有条巷子,供双方出入使用。后来吴家要建新房,想往外扩大占一些路,张家人不同意。双方争执不下,将官司打到当地县衙门。县官考虑到两家人都是名门望族,不敢轻易了断。
这时,张家人一气之下写封加急信送给张英,要求他出面解决。张英看了信后,认为应该谦让邻里,便在给家里的回信中写了四句话:“千里来书只为墙,让他三尺又何妨?万里长城今犹在,不见当年秦始皇。”家人读了信,明白其中含义,主动让出三尺空地。吴家见状,深受感动,也主动让出三尺房基地,于是人们便把此巷称为“六尺巷”。
张英能这样写信劝导张家人礼让,和他平时的道德修养是分不开的。古时重视六十岁大寿,他的夫人准备雇一个戏班子唱一场“堂会”为他祝寿,并大摆宴席款待前来贺寿的人。张英得知此事坚决不同意,并劝说夫人放弃计划。他用祝寿的这笔钱做成衣服,施舍给在路上行走的穷人们。
我们之所以不肯吃亏,是因为难以去除一己私欲。如佛教所说,执着心太重,执着于这个四大假合的色身为我,以及我所拥有的一切。要知道这个世间为我所用,但非我所有。生不带来,死不带去,没有什么好执着的。
可谓:
明白事理信因果,
吃亏是福念弥陀。
为人不必多计较,
仁慈宽厚快乐多。
让我们一起称念:南无阿弥陀佛!(十句)万善同归西方极乐世界,南无阿弥陀佛!愿大家开心自在、吉祥如意!
上一篇:学习《改过实验谈》八
下一篇:学习《改过实验谈》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