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A-

师父法语

学习《佛说无常经》十九之二
分享到:

作者:admin    类别:师父法语

日期:2020年11月26日

2020.11.26(农历10.12)学习《佛说无常经》十九之二.mp3

阿弥陀佛,大家好!又是一天相互学习鼓励的时候。

 
昨日我们已经学习了《无常经》别赞僧宝的第一句“稽首归依真圣众”,总的显示出归敬僧宝。下面,我们接着来了解归敬僧宝的缘由。
 
经文:“八辈上人能离染。
 
“八辈”是四向、四果的合称。此为声闻乘人次第修证的果位,即初果向、初果、二果向、二果、三果向、三果、四果向、四果。“向”是趋向的意思,义为向其果位进修。也就是说,在证得初果乃至四果之前,每一果的前面都有一个预备位,接近趋向于证果,这就叫做“向”。
 
初果圣人,仅于人间与天界中各往返七次。也就是说,十四生之间必证得阿罗汉果;二果圣人,生于天界再来人间一次而入般涅槃,故称为一来;三果圣人,因其不再返至欲界受生,故称为不还;四果圣人,已断尽色界、无色界一切见惑思惑,而永入涅槃,不再有生死流转之苦。
 
《长阿含经》说:“四双,是为如来弟子众也。可敬可尊,为世福田,应受人供……”关于“上人”一词,有多种解释。《摩诃般若经》中解释:“一心行阿耨菩提,心不散乱,是名上人。”而《增一阿含经》中则说:“夫人处世,有过能自改者,名上人。”古师认为:内有德智,外有胜行,在人之上,故名上人。此处指佛陀的圣弟子,即“八辈上人”。
 
“能离染”,狭义指远离贪欲,广义则指出离烦恼。此言八辈上人智德兼备,能出离六道轮回

众生已经习惯于颠倒迷惑,往往把无常的东西认为是恒常的,再执着为我所有的。当失去时,难免痛苦、失落,无从安心。如果能够明白一切都是因缘和合的现象,就会懂得自身和身外的一切都离不开痛苦的本质,有生便有老、病、死等苦。这一世的身心不过是过去世的相续,未来不了生死还会相续……如果能明白这些,就会坦然面对生命中的起起落落,构建智慧的人生。因此,我们若能坚定断除烦恼的决心,离一切染缘,迟早会如真圣众一样,得到真正无漏的涅槃自在。
 
经文:“金刚智杵破邪山。”
 
“金刚”即坚固义,因其坚固、锐利,所以能摧毁一切,不被万物所坏。佛教中常以金刚来比喻般若智慧,般若智慧能照破无明黑暗,摧毁愚痴烦恼。我们在生活中起了烦恼,当下能够觉知然后起对治,不随烦恼而转,就是般若智慧在起作用。
 
举例来说,当别人指出自己的错误时,我们通常的反应是,马上起烦恼,想辩驳。这一念心刚刚生起,如果觉察到了,就应当立即生惭愧心:阿弥陀佛,人家肯花时间来指出我的过错,帮助我不犯错误,应该生感恩心,怎么能起瞋心呢?一念的回光返照,就能在心田中种下一颗善的种子。正所谓:“心田不长无明草,觉苑常开智慧花。”
 
“金刚智杵”即金刚杵,原为古印度的兵器,佛教中借以表法。证果的八辈贤圣众,能够依于佛法如法修证,用智慧的宝杵斩除无始劫来缠缚于自己的烦恼大山,从而不再受轮回生死的苦,所以说“金刚智杵破邪山”。
 
在佛教中,金刚杵一般与金刚铃搭配使用。铃表慈悲,以铃来提醒自己,时刻要以慈悲心对待周围的一切人事物;杵则是提醒自己,时刻要以一颗智慧觉照的心,照破自他的无明烦恼。
 
我们要以般若智慧来破除心中的邪见,邪见就是不正确的知见。什么是不正确的知见呢?主要是指拨无四谛因果的道理,以为世间无可招结果之原因,亦无由原因而生之结果,而谓恶不足畏,善亦不足喜等之谬见,即是邪见。
 
以上说明了圣众离染断烦恼的功德。让我们赞叹随喜,并努力修证!
 
可谓:
 

一句弥陀,

心有主张。

学有榜样,

举眼向上。

 
让我们一起称念:南无阿弥陀佛!(十句)万善同归西方极乐世界,南无阿弥陀佛!愿大家开心自在、吉祥如意!




上一篇:生命不待,赶快念佛

下一篇:祝福你,静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