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2.25(农历1.14)学习《净行品》八 mp3.mp3
“伎乐”,又作妓乐。指艺人所表演的音乐、舞蹈、戏剧、乐器演奏等。由于音乐歌舞等表演能带给人视听享受,所以在生活中,人们为了追求愉悦快乐的感受,或是抒发宣泄内心的情感,往往喜好观听伎乐。作为在家的菩萨,遇到这类娱乐场景应如何存心作意呢? 偈颂的后两句说:“当愿众生,以法自娱。”“娱”,本义是快乐或使人快乐。这是说,在家菩萨在五欲尘境中应当发愿,希望一切众生都能够转世间乐为“以法自娱”的出世乐,都能听闻到佛陀的教法,享受修学佛法的法喜快乐。正如《华严经》所说:“愿一切众生随顺安住一切智乘,以诸佛法共相娱乐。”什么是法乐呢?维摩诘菩萨解释道:“乐常信佛,乐欲听法,乐供养众,乐离五欲。” 了伎非实:“了”,懂得、明了的意思。“非实”,不真实,虚妄不实。音乐歌舞等表演,本质上都是虚妄不实的,只是一种能带给人短暂的感官享受的现象而已。 下面,讲一则有关禅师开悟的故事。 过去有位禅师,参禅很久也没开悟。有一次他路过一座歌楼,听到一个歌女在那儿唱道:“汝既无心,我便休。”禅师听到这句话,当下豁然大悟。 他悟得了什么呢?所谓“境不迷人,人自迷。”如果众生不追逐于五欲六尘,“但自无心于万物,何妨万物常围绕”呢?“你若无心,我便休。”这里的“我”是指妄想、烦恼。心如果不分别执着于音声美色等五欲六尘,妄想烦恼也就无从生起。“狂心若歇,歇即菩提。”透过尘境,就可以见到不生不灭的真心了。 用佛法来滋润我们的心田,就能够获得觉悟和解脱。这种解脱是指从令人颠倒迷惑的五欲尘境中解脱。我们一旦有缘听闻到佛法,哪怕只发一个善愿,哪怕只真诚地念一句佛号,都会种下解脱成佛的种子。可见,从听闻修习佛法中得到的喜悦,才是永久快乐的享受。它会让心变得平和,变得开阔,这种快乐是用金钱买不到的。 众生通常是向外追求快乐的,得到的时候总怕失去,但无常的规则却是无法永远拥有。因此,在得到所谓的快乐之后,随即而来的也许就是痛苦。佛弟子的眼光是长远的,能清楚地认识到人生无常,老病死、爱别离、怨憎会等苦,随时都在逼迫着我们,所以不会为了追求一时的五欲享受而浪费生命。相反,能够积极地开发生命、利用生命,充分发挥人生的意义和价值,为实现“成佛利益众生”的目标,而精进不懈。 总结一下,第四、第五这两首偈告诉世人,作为在家菩萨,在遇到五欲尘境时,应当用智慧来观照,并发起普愿一切众生“拔除欲箭,究竟安隐”、“以法自娱,了伎非实”的善愿。 可谓: 一句弥陀 得真快乐 知幻即离 不生贪着
上一篇:庆元宵 | 虔诚点燃智慧灯
下一篇:学习《净行品》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