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8.9(农历7.2)学习《净行品》七十六之一.mp3
阿弥陀佛,大家好!又是一天相互学习鼓励的时候。今天我们来学习《净行品》第七十三愿:这首偈的大意是:当菩萨(发大心的修行人)看到桥梁或往来经过的道路时,就会发愿:希望所有的众生都能够发菩提心,以菩萨“众生无边誓愿度”的情怀,广度一切有情,犹如桥梁,接引众生,无有疲厌。桥梁在我们的生活中发挥着极其重要的作用。较为常见的不仅有石桥、木桥、铁索桥,还有现代化的高架桥、跨海大桥等。在佛教里,善知识常被比作桥梁。如《华严经》中,善财童子所说:“善知识,则是趣向一切智桥,令我得度险恶处故。”修学佛法,谁来指导我们的语言行为呢?谁来长养我们的法身慧命呢?谁能把我们从生死的此岸济渡到涅槃的彼岸呢?那就是善知识。憨山大师说:“出家容易遇师难,不遇明师总是闲。”善知识能够教导我们断恶修善,引导我们返迷归悟,带领我们解脱成佛。因此,《别译杂阿含经》云:“我以善知识故,脱于生死。”《华严经·入法界品》中说:“一切菩萨成就佛法,皆由善知识力,以善知识而为根本。”由此可知,我们在修行的道路上要发愿,愿生生世世与善知识共会,常随师学。无量劫前,在一片森林里,住着很多动物。一天,野火突然烧起来,只见三面都燃烧着熊熊烈火,只有靠近河岸的一侧没有火。大家无处可逃,眼看就要葬身火海。此时,有一头发菩提心的鹿,身长健硕且有大力。它把前脚跨在彼岸,后脚蹬在此岸,用自己的身躯,为大家搭起一座逃生的桥梁。动物们逐一踩着鹿的脊背前往彼岸,鹿背被踩得皮开肉绽、血肉模糊,鹿的力气也已竭尽。然而,它还是以无尽的悲悯力,忍耐着、坚持着,直到最后一只兔子蹦上来、踏过去。兔子刚过河,鹿的脊背就折断了,最终鹿堕入水中而死……故事中的鹿王就是释迦牟尼佛的过去生,而所有踏着鹿王脊背逃生的动物们,后来都成了佛陀的弟子。那最后一只兔子,就是佛陀在涅槃前所度的最后一位比丘——须跋陀罗长老。佛陀示现圆寂前,曾安慰悲伤的阿难尊者说:我将在未来时,化现为善知识,利益汝等。善知识即是诸佛菩萨与众生间的桥梁。生活中,当我们见到桥梁的时候,就可以发愿:让我们一起称念:南无阿弥陀佛!(十句)万善同归西方极乐世界,南无阿弥陀佛!愿大家开心自在,吉祥如意!
上一篇:学习《净行品》七十六之二
下一篇:纪念莲池大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