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A-

师父法语

学习《南山律在家备览略编》三十二
分享到:

作者:admin    类别:师父法语

日期:2022年08月02日

2022.8.2(农历7.5)学习《南山律在家备览略编》三十二.mp3

阿弥陀佛,大家好!又是一天相互学习鼓励的时候。


今天我们继续学习《备览》翻邪三归的第五项“作法”,来看三归依的体性以及归依体的得获之处。



备览  业疏云:多论曰,言三归者以何为性。有论者言,教无教性。此就所发教之业,从体明性故。若淳重心,有无教也。无教者,此明业体一发续现,不假缘办,无由教示方有成用,即体任运能酬来世,故云无教。今时经论多云无作,义例同也。


济缘释云:“引问中,性即是体。解中三,初正定体。教无教性,彼论续云,受三归时胡跪合掌身也,口说三归口也,是身口教。若淳重心有身口无教。此就等者,疏家断也。教为能发,由教发得无教,故云所发教之业,即以无教为性也。无教者下,二释名。一发谓初念,续现即第二念。教犹使也,谓非教使之然,任运自然酬因感报故也。今下,三会异。即善生、成论、杂心等也。”



《羯磨疏》引《多论》问:三归依以什么为体性?《羯磨疏》和《济缘记》对于这个问题的解答,可以总括为三点内容:


第一点,正式确定三归的体性


有论家说,三归依以“教无教”为性。宣祖认为,这是就所发教的业性当体来说的,若能生起淳厚殷重的心,就会有“无教”产生。受三归依的时候,身口造作的“教”属于能发,“无教”为所发,没有“教”,就不可能有“无教”。所以彼论认为,三归依的体,即是教与无教的结合,以“教无教”为性(体)。


彼论在解释“教无教”时说,受三归依的时候,受者胡跪合掌,属于身业的造作;口中陈说三归词句,是口业的造作,二者合名“身口教”。作法的时候,受者若能生起淳厚殷重的心,就会产生“身口无教”。教为能发,由教发得无教,因此说所发教的体,以“无教”为性。


第二点,解释“无教”的名义


“无教”,这是说无作戒体一经感发,便不再需要假借外缘或身口的造作来成其大用。也就是说,此业体可以任运自然出生善用,感得善报,所以称为“无教”。


第三点,会通经论中“无教”的不同名称


《善生经》《成实论》《杂心论》等,多称“无教”为“无作”。约义来例比,二者是完全相同的。



备览  业疏又云:“作法之时,知三说已,无作便生,故能所不昧于作业也。


济缘释云:“三说已者,此据初念已前,通名为作。无作便生,即约次念,彻至尽报也。能授所受,知业成处,故不昧也。”已上皆见业疏记卷十



接下来,《备览》又引《羯磨疏》和《济缘记》的文说道:在作法授三归依的时候,受者随师长陈说作法的词句,称为“作”,即前面所说的“教”。当受者三说之后,清楚了知自己已经三说了作法的词句,“无作业体”便会生起,任运起用,乃至一生当中都恒常存在。这时授受双方都清楚了知作法成就,受者已经得到了归依体。


补充说明  已上疏文二段及释文,示三归所发之业体。初学难解,宜参观戒体门。



最后,弘一律师补充说明:以上《羯磨疏》和《济缘记》的文,都是在阐释三归所发的“无作业体”。初学的人如果难以理解,可以参考“第二门戒体”的内容来研习,相信会有一定的帮助。


可谓:


了解三归之体性

坚持学习法缘深
珍惜庆遇三宝缘
善巧发愿福慧增


让我们一起称念:南无阿弥陀佛!(十句)

万善同归西方极乐世界,南无阿弥陀佛!愿大家开心自在、吉祥如意!




上一篇:学习《南山律在家备览略编》三十三

下一篇:只要肯坚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