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台普贤塔
阿弥陀佛,大家好!又是一天相互学习鼓励的时候。
今天继续和大家分享“重走霞客路,朝礼五台山”的见闻随感。

《五台山圣境全图》南台部分
徐霞客在游记中提到,南台顶“有文殊舍利塔”。然而经考证,南台上的塔应为普贤舍利塔。《清凉山志》卷二“五峰灵迹”篇中明文记载:“普贤塔,南台山上。”此外,清人绘制的《五台山圣境全图》中,南台上的塔也被标注为“普贤塔”。
由于五台山为文殊菩萨道场,因此徐霞客误将普贤塔当作文殊舍利塔也无可厚非。但很自然地,随我同行的人中就有人问:为什么要在文殊菩萨道场供奉普贤菩萨塔呢?

南台普贤塔
就让我们从浅近处来探讨探讨:一般来说文殊菩萨表智慧,普贤菩萨表行力。但不难想象,文殊菩萨能证得大智慧,一定离不开大行力的。同样,普贤菩萨的大行力,也一定离不开以智慧为导引。
我们朝拜佛教四大名山,拜文殊菩萨的时候,通常是希望能得到智慧;拜普贤菩萨的时候,就希望能有普贤菩萨的大行力;拜观世音菩萨的时候,就希望能像观世音菩萨一样慈悲一切;拜地藏菩萨的时候,就会提醒自己要像地藏菩萨一样发大愿。文殊菩萨、普贤菩萨、观世音菩萨、地藏菩萨等诸大菩萨,虽然示现的形象、功德不同,但所证得的佛法究竟之理是一个,只不过是随众生根机和得度因缘化现不同而已。而他们之所以能够各自获得最具代表性的成就,都离不开“知行合一”,理论联系实践。一如世人所说:“读万卷书,行万里路。”

塔基石雕
位于山巅之上,普贤塔如同一颗明珠般静静地矗立着。它的覆钵式设计,古朴而庄重。塔身外部简约,青石为表。沿着塔基环绕,精美的石雕仿佛讲述着千古流传的故事。每一处的细节,都展现了古人的匠心智慧。相传该塔建于元代,距今已有七八百年的历史。尽管风雨的洗礼在它身上留下了岁月的痕迹,但这些风化的痕迹更像是一道道荣耀的印记,记载了它与时间的对话。
驻足塔前,似乎有很多话想说,但又难以用言语表达。权且借《华严经》偈颂来赞叹菩萨功德,并和大家共勉:
文殊师利勇猛智,
普贤慧行亦复然。
我今回向诸善根,
随彼一切常修学。
让我们一起称念:南无阿弥陀佛!(十句)万善同归西方极乐世界,南无阿弥陀佛!愿大家开心自在、吉祥如意!
上一篇:学习《普贤行愿品》十七
下一篇:学习《佛说无量寿经》一〇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