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A-

师父法语

学习《普贤行愿品》五十九
分享到:

作者:admin    类别:师父法语

日期:2024年08月17日

学习《普贤行愿品》五十九.mp3



阿弥陀佛,大家好!又是一天相互学习鼓励的时候。


我们继续学习《普贤行愿品》。今天接着来看第九大愿“恒顺众生”。


丑二、喻



经 文


譬如旷野沙碛之中有大树王,若根得水,枝叶华果悉皆繁茂。


根据《行愿品亲闻记》所说,这句经文中的“旷野”,是指旷大的野外,没有人烟之处。这是用来比喻,生死旷野无依无靠。“沙碛”是说草木不生、百谷不长之地。喻显众生在生死道中,善根很难得以生长。沙碛之中虽然不生百谷苗稼,但有大树王的根伏藏于内,树根若能得到水的滋养,便可生长。这是比喻生死道中,众生本具的“大方广”自性,即菩提树根,若能灌以佛的大悲之水,枝叶华果都能生长。“枝”比喻慧,“叶”比喻定,“华”比喻菩萨的因地之行,“果”比喻菩提妙果。“大树王”,指一切众生的本觉智体。


接着来看法合的内容。


丑三、合

寅一、正合法



经 文


生死旷野菩提树王,亦复如是。一切众生而为树根,诸佛菩萨而为华果,以大悲水饶益众生,则能成就诸佛菩萨智慧华果。


这段经文是正式的法合。《亲闻记》对此解释说:之所以把树根比喻为众生,是因为不观众生相,而观众生性的缘故。众生之性即是佛性,所以说众生性即是菩提性。经中说“诸佛菩萨而为华果”,这是因为佛菩萨也是由众生修行成就的。“饶益”就是利益。令众生知道自己有成佛的种性,进而依于佛的教法来修行,就是“以大悲水饶益众生”。众生的心性就是成佛的正因,比喻为树根。佛,比喻为树王。


寅二、重征释



经 文


何以故?若诸菩萨以大悲水饶益众生,则能成就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故。


这是再次发起征问,并加以回答。因为自他本自不二,所以说利益众生即是利益自己。


寅三、反结成



经 文


是故菩提属于众生,若无众生,一切菩萨终不能成无上正觉。


此句是反向总结利益众生乃是成就佛道的根本。


寅四、结示令知



经 文


善男子,汝于此义,应如是解。以于众生心平等故,则能成就圆满大悲。以大悲心随众生故,则能成就供养如来。


这段经文的大意是,普贤菩萨告善财童子,对于以上所说,应当这样来理解:以平等心对待一切众生,则能成就圆满的大悲心;以大悲心随顺一切众生,则能成就供养如来。


《行愿品亲闻记》对此解释说:人人都可以做善财童子,对于普贤菩萨的教导,我们要勇于担当。平等心,即是见到自他不二的智慧心。因此说,利益众生能够令自己成就佛果,随顺众生即是供养如来。


来看这一大愿的最后一科:总结无尽。


辛三、总结



经 文


菩萨如是随顺众生,虚空界尽,众生界尽,众生业尽,众生烦恼尽,我此随顺无有穷尽。念念相续无有间断,身语意业无有疲厌。


这是总结说明,因为众生无尽,所以普贤菩萨随顺众生的行愿,也没有终止和穷尽。


第九大愿“恒顺众生”,我们就简单学习到这里。通过学习,希望我们能够欢喜踊跃地实践这一行愿,在随顺众生中增长慈悲心与福德力,与众生广结善缘,共成佛道!


可谓:


广结善缘誓愿深,

平等之心利众生。

大悲成就菩提果,

恒顺众生常精进。


让我们一起称念:南无阿弥陀佛(十句)万善同归西方极乐世界,南无阿弥陀佛!愿大家开心自在、吉祥如意!




2023.行愿品 回向.jpg







上一篇:七月十五欢喜日

下一篇:大势至菩萨圣诞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