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A-

师父法语

学习《南山律在家备览略编》一四八
分享到:

作者:admin    类别:师父法语

日期:2024年09月24日

学习《南山律在家备览略编》一四八.mp3


阿弥陀佛,大家好!又是一天相互学习鼓励的时候。


我们继续学习《在家备览》。今天接着来看持犯篇第一门的第一章——持犯名字。



备览  事钞云:“先解二持。言止持者,方便正念,护本所受,禁防身口,不造诸恶,目之曰止。止而无违,戒体光洁,顺本所受,称之曰持。持由止成,号止持戒。”



《备览》引《行事钞》的文说:首先来解释止作二持的义。所谓止持是说,受戒者在临对犯境时,用种种善巧方便正心摄念,守护受体,制约身口不令造恶,这就叫作“止”。止息恶业不乖违戒法,使令戒体光洁无瑕,随顺原本所得的受体,便称为“持”。这种持戒之行是由止息恶法而成就的,所以名为“止持戒”。



资持释云:“初牒名。方下释义,初释止义。方便者起对治也,正念者离邪染也。身口者且据七支,必通三业。止而下释持义。持由下双结。”



资持记》解释说:以上钞文分三节。第一节,牒示止持的名称。钞文的“方便正念”下是第二节,分别解释“止”和“持”的义。又分两小节。第一小节,解释“止”的义。钞文所说的“方便”,即指修对治行。“正念”,指离开邪念染污。“禁防身口”是姑且约身口七支来论的,实际上必定通于身口意三业。因为身口只是造业的工具,有了意业的指使方能行事。钞文的“止而无违”下是第二小节,解释“持”的义。“持由止成”下是第三节,总结说明止持的义。



事钞续云:“二明作持。策勤三业,修习戒行,有善起护,名之为作。持如前解。”



《行事钞》承接上文说道:其次来说明作持。精勤策励身口意三业修习持戒之行,对于佛所制的一切修善之戒,都能够积极奉行,就名为“作”。“持”的含义,类同于前文止持的“持”。



资持释云:“初句牒名。策下释义。初释作义,持下指略。三节同前,应以前文续之,但改止为作。”



《资持记》解释说:以上钞文分两节。第一节,牃示作持的名。钞文的“策勤三业”以下是第二节,解释“作”和“持”的义。又分两小节。第一小节,解释“作”的义。钞文的“持如前解”是第二小节,指出“持”的释义类同前文止持的“持”。补充来说即是:“作而无违,戒体光洁,顺本所受,称之曰持。”

 

灵芝律师接着说道:《行事钞》解释作持的文,本应同前文解释止持一样,有第三节“双结”的内容。若把它补充完整,只需将前文的“止”字改成“作”字,变为“持由作成,号作持戒”即可。


可谓:


止持防非禁恶行,

戒体光洁如明镜。

作持修善勤策励,

福慧增长利有情。


让我们一起称念:南无阿弥陀佛(十句)!万善同归西方极乐世界,南无阿弥陀佛!愿大家开心自在、吉祥如意!





上一篇:遇到问题就着急,怎么办?

下一篇:无私的母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