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A-

师父法语

学习《南山律在家备览略编》一四九
分享到:

作者:电脑室    类别:师父法语

日期:2024年10月02日

学习《南山律在家备览略编》一四九.mp3


阿弥陀佛,大家好!又是一天相互学习鼓励的时候。


我们继续学习《在家备览》。前面解释了“二持”(两种持戒)的名义,今天一起来看什么是“二犯”(两种犯戒)。



备览  事钞续云:“次释二犯。言作犯者,内具三毒,我倒在怀,鼓动身口,违理造境,名之为作。作而有违,污本所受,名之曰犯。犯由作成,故曰作犯。”



《备览》继续引《行事钞》的文说道:其次解释“二犯”,即止犯和作犯。所谓“作犯”是说,凡夫内心具足贪嗔痴三毒烦恼,虚妄地执着于四大五蕴假合之身为“我”,由此鼓动身口乖违佛所说的正理,在种种境上造作非法,如杀生、偷盗、妄语等,这就名为“作”。由于此等造作违背于佛所制的戒,染污本所受的清净戒体,所以名为“犯”。这类犯戒是由身口造作恶法而成就的,因此名为“作犯”。



资持释云:“初牒名,内下释义。初释作义。初二句起业本也,鼓下所造业也。作而下释犯义。犯由下结合。”



《备览》引《资持记》的文解释说:以上钞文可分为两节。第一节,牒出作犯的名字。钞文的“内具三毒”以下是第二节,解释作犯的名义。又分三小节。第一小节,解释“作”的义。又分两个小小节。钞文的“内具三毒,我倒在怀”是第一个小小节,说明起惑造业的根本。“鼓动身口,违理造境”是第二个小小节,显示所造的业。钞文的“作而有违”下是第二小节,解释“犯”的义。“犯由作成”以下是第三小节,结合“作”与“犯”的义,来说明什么是“作犯”。



事钞续云:“言止犯者。良以痴心怠慢,行违本受,于诸胜业厌不修学,故名为止。止而有违,反彼受愿,故名为犯。”



《行事钞》承接前文说道:所谓“止犯”是说,众生因为愚痴而懈怠骄慢,身口意三业乖违受体,对于佛所制的种种妙善戒法,厌倦不肯修学,这就名为“止”。该作的不作,即有违于佛的戒,背离于受戒时所发的“誓修一切善”的大愿,因此名为“犯”。



资持释云:“初句牒名,良下释义。初释止义,止而下释犯。”已上皆见事钞记卷二十六  



《备览》又引《资持记》的文解释说:以上钞文分两节。第一句为第一节,牒出“止犯”的名。“良以痴心怠慢”下是第二节,解释“止犯”的名义。先解释什么是“止”,钞文的“止而有违”下是解释“犯”的义。



行宗云:“作犯造恶则通三毒,止犯慢法偏对痴心。”见戒疏记卷四



《备览》接着引《行宗记》的文说:作犯造恶的根源,通于贪嗔痴三毒烦恼;止犯慢法的过,则是由愚痴所导致的。


可谓:


作犯造恶通三毒,

止犯慢法痴作主。

若能识得此中理,

破除烦恼离三途。


让我们一起称念:南无阿弥陀佛(十句)!万善同归西方极乐世界,南无阿弥陀佛!愿大家开心自在、吉祥如意!






上一篇:学习《佛说无量寿经》一四九

下一篇:国庆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