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A-

师父法语

学习《南山律在家备览略编》一六五
分享到:

作者:admin    类别:师父法语

日期:2025年01月21日

学习《南山律在家备览略编》一六五.mp3


阿弥陀佛,大家好!又是一天相互学习鼓励的时候。


我们继续学习《在家备览》。今天接着来看约无记心显示犯相的内容。



备览  事钞续云:“问:如前无记有不犯者,其相如何?答:谓学知戒相,善达持犯,心常兢厉。偶尔忘迷,由非意缘,故开不犯。如扶持木石,失手杀人。如是等缘,并非结限。反上所怀,并结正犯。”



《备览》继续引《行事钞》的文问道:如前所说,泛尔无记有开缘不犯的情况,它的相状是怎样的呢?


回答:通过学习了知戒相,善于通达开遮持犯,恒常小心谨慎地守护戒体。只是偶然忘失正念或心迷于境,由于不是意业故意造作,因此开缘不犯本罪。例如,扶持木杖石头的时候,不小心失手杀了人。如是等因缘,并不会入于结犯本罪的分限。反上所说,如果没有恒时护戒持戒的心,任情放逸,都会随所犯之戒正结本罪。



资持释云:“次问中,征前开忘。答中,初叙学人。反下谓非学人,翻对可解。”已上皆见事钞记卷十四



《备览》引《资持记》的文解释说:《行事钞》的第二则设问,是针对前文所说的开迷忘不犯来发起征问。回答的文分两节。首先叙述学戒持戒之人,开缘不犯佛戒的原因。钞文的“反上所怀”以下,其次说明不学之人则正结所犯。对比前文开缘不犯的情况,即可了知。


接着来看弘一律师用小字所作的补充说明。



备览  依上钞文之意,唯有学人可开迷忘,若不学人虽于境迷忘亦结正罪。事钞记卷二十七中,广明不学无知。其叙结本意文,与此大同。但后例开句法中,则不学亦可开迷。资持记有问答释疑文,附录于下,以资参考。



弘一律师说道:依于以上钞文的观点,只有认真学戒持戒之人,才开迷忘不犯。如果是不学无知的人,虽然是对境迷心、忘失正念,也要随于所犯正结本罪。《行事钞资持记》卷二十七中,详广地说明了不学无知的结犯情况。其中“叙结本意”一科的文义,与此处所讲大体相同。但在后面“例开句法”一科中,不学之人也开迷忘不犯。对此,《资持记》中有问答释疑的文,现附录于下,以供学习的人作参考。



问:前云随戒境想唯开学人,今不学人何以开耶?答:前文叙结且据大判,不妨不学准例同开。若以义求,则迷事不别。若取文证,则戒疏显然,此不繁引。



问:前文说随诸戒的境想只开学戒之人迷忘不犯,现在此处为何又说不学戒的人也开不犯呢?


回答:前文“叙结本意”一科,暂且是约大体来分判的,并不妨碍不学之人准例同开不犯。若从义上来推求,则学戒之人与不学之人,迷事无别。如果要用相关的圣教量来证明,则《戒本疏》卷四当中有明确的阐释,在此就不再繁琐引述了。


可谓:


善达开遮常警策,

了知迷忘疑自解。

无记辨犯义微细,

律海无边须勤学。


让我们一起称念:南无阿弥陀佛(十句)!万善同归西方极乐世界,南无阿弥陀佛!愿大家开心自在、吉祥如意!






上一篇:过小年

下一篇:大 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