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我们学习了下品下生的第一部分内容,今天接着来看第二部分:遇缘(临终值遇殊胜的往生助缘)。
经文:
如此愚人,临命终时,遇善知识,种种安慰,为说妙法,教令念佛。彼人苦逼,不遑念佛,善友告言:汝若不能念彼佛者,应称无量寿佛。如是至心,令声不绝,具足十念,称南无阿弥陀佛。称佛名故,于念念中,除八十亿劫生死之罪。命终之时,见金莲华,犹如日轮,住其人前。
这段经文的大意是,像这样平生造作种种恶因的愚痴人,临命终时有幸遇到善知识给予种种安慰,演说妙法,教令观想念佛。由于此人为众苦所逼,所以无法做到观想佛,善知识便告诉他说:你如果不能观想念佛,应当称念无量寿佛的名号。以至诚恳切的心来称念“南无阿弥陀佛”,不要间断,念满十声。于是此人依善知识教,至诚称念佛名,每念一声,除去八十亿劫生死重罪。命终的时候,他见到犹如日轮般光明的金莲花台,出现在面前。
经文:
如一念顷,即得往生极乐世界。
这是下品下生的第三部分内容:得生(得以往生西方极乐世界)。大意是,此人乘坐金莲花台,就在一念顷的功夫,便往生到西方极乐世界。
经文:
于莲华中,满十二大劫,莲华方开。观世音,大势至,以大悲音声,为其广说诸法实相,除灭罪法。闻已欢喜,应时即发菩提之心。是名下品下生者。是名下辈生想,名第十六观。
这是下品下生的最后一部分内容:生后益(往生西方极乐世界后获得的利益功德)。大意是,此人往生到西方极乐世界后,在莲华中满十二大劫,莲华才开。莲华开后,观世音菩萨、大势至菩萨,以大悲音声,为其详细演说诸法实相的道理,教其修习实相妙观,除灭罪业。此人听闻后非常欢喜,当下便发起了无上的菩提心。这便是下品下生的情况。结合前两品的内容,构成下辈往生,即《观经》第十六观。
关于经中所说“诸法实相”,元照律师解释说:罪从缘生,无有自性。诸法皆尔,故名实相。普贤行法云,一切业障海,皆从妄想生,若欲忏悔者,端坐念实相是也。意思是说,罪是从因缘和合而生的,没有固定不变的自性。一切法都是这样,所以被称为实相。普贤行法中说,无量无边的业障,都是从妄想而生的。如果想要忏悔,端坐观想它的实相,说的就是这个道理。
经中说,下品下生者“在莲华中满十二大劫,莲华才开”。蕅益大师对此做出详细说明:此等罪人在华内时,有三种障。一者不得见佛及诸圣众,二者不得听闻正法,三者不得历事供养。除此已外,更无诸苦。经云犹如比丘入三禅之乐也。应知。虽在华中多劫不开,可不胜阿鼻地狱之中,长时永劫受诸苦痛也。”
可谓:
一句弥陀有希望,
遥遥望见吾故乡。
力争上游勤策励,
此生前途不彷徨。
让我们一起称念:南无阿弥陀佛!(十句)万善同归西方极乐世界,南无阿弥陀佛!愿大家开心自在、吉祥如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