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佛说无常经》十六之二

2020-11-10    作者:admin     已浏览:()
分享到:
阅读模式

2020.11.10(农历9.25)学习《佛说无常经》十六之二.mp3

阿弥陀佛,大家好!又是一天相互学习鼓励的时候。

 
昨天我们简单了解了“三四二五理圆明”中的第一个五,也就是“五根”。今天,接着来学习“五力”。
 

第二个“五”是五力。经中说,能生善法叫做根,能破除恶法叫做力。五力是在前面五根的基础上产生的力量。产生五力的时候就产生了断烦恼的力用,有了这种力量就能够破除烦恼。就像一棵树的根,只有深深埋入地下才能产生力量,无论狂风还是暴雨,都不能够摧毁它。

 

我们在修行过程中,以信心之水浇灌善根,让佛法在心中生根,乃至根深蒂固。任凭八风所吹,善根都不动摇。

 

一信力。谓信根增长破诸邪信。又信佛之正法,三十七道品等,则能遮止断除诸烦恼,故名信力。

 

二进力。谓进根增长破除懈怠。修行正道法时,精进根增长,就能破除身心的懈怠,成办出世解脱之法,这便叫做精进力。

 

三念力。谓念根增长,能破诸邪念也。念于正道等法,念根增长。如果念根增长,就能够破除各种邪想,成就一切出世功德,这便叫做念力。

 

四定力。定力,定根增长,能破诸乱想,发诸事理禅定(事理禅定者,事即色界、无色界禅定也。理即声闻等依理修习所发禅定是也),是名定力。

 

五慧力。意思是慧根增长,能破除三界各种烦恼惑业。四念处的智慧,可以照了一切诸法。如果慧根增长,则能除去一切邪妄的执着,破除一切偏小智慧,所以叫做慧力。


关于慧力,在《杂阿含经》中佛对比丘讲了一个譬喻。譬如有一个小儿,出生后父母便把他交给乳母照顾。有时乳母疏于看管,小儿便会抓起草、土等不净物,放到口中。乳母发现后,会让他立刻吐出不净物。但如果小儿自己无力吐出,为了保证他的生命安全,乳母只能不顾小儿的痛苦,从他的嘴里强行取出不净物。


佛告诸比丘,小儿年纪小,所以需要乳母随时照顾。待长大后有了智慧,明白了好坏,就会保护自己。比丘们也是这样,声闻乘的初学比丘,由于智慧还未圆满,所以如来会随时给予佛法教授,帮助他们断除烦恼。但对于久学有智的比丘,如来便不会经常给予教授,因为他们已经智慧成就,不再放逸。由此可知,初字佛法,一定要坚持不断熏习,通过闻思修增强智慧力。


以上是对《无常经》归敬法宝中“三四二五”的简要说明。何谓“理圆明”呢?这是说,前面所讲的“三个四”当中,四念处重在思慧,四正勤重在持戒,四如意足重在修定,合起来正是戒定慧三学。“五根五力”可令善根增长,增强遮止烦恼的力量。总括来说,“三四二五”所诠释的无非是三学的道理,即“勤修戒定慧,息灭贪瞋痴”

 
从这里我们可以看出,修学佛法的纲领即是戒定慧三学,戒能生定,定能发慧。我们在实际修行中,一定要对三学建立起正确圆融的认知。只要我们坚持次第如法地修持戒定慧三学,一定可以到达涅槃成佛的彼岸。
 
可谓:
 

千学万学学个真,

勤修三学息贪嗔。

智慧增长痴心灭,

明明白白度人生。

 
让我们一起称念:南无阿弥陀佛!(十句)万善同归西方极乐世界,南无阿弥陀佛!愿大家开心自在、吉祥如意!




上一篇:忍者自安 | 青狮文德系列动漫之12

下一篇:学习《佛说无常经》十六之一



微信平台

联系我们

地址:山西省忻州市五台县台怀镇普寿寺

普寿寺客堂电话:0350-3354537 13593225901

五台山普寿寺 版权所有 晋B2-2007000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