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时候会生病,世间人说:“吃五谷杂粮,有哪个不生病?”但我们知道病有多种:业障的病,现生从缘上不注意,无节制地劳累、饮食等导致的病……所以修行也是要能够知道,怎么样来调自己的身、调自己的心。
有些人会问:“如师父,基本上没见你看病。”我说:“没看病不等于没有病。”时间每天都排得满满的,接待、上课,还有说不到念不到的一些事情,真的有时候是没有时间去看病。但生了病怎么办呢?该调的,那就自己调一调。实际更多的是生惭愧心,就觉得病肯定不是无缘无故的,所以要忏悔。
比如手上起了一个包疼痛(我是举例来说,是为了和大家交流一些经验),那我就会念念观世音菩萨。因为在小的时候,第一接触到的就是观世音菩萨。为什么说三岁以前形象教育?六岁以前小孩是很单纯的,父母说什么他会听什么,老师说什么他会听什么,所以六岁以前的教育是非常重要的。
因为小时候知道了观世音菩萨,所以养成了习惯,遇到什么事情都是观世音菩萨。虽然现在没有修观世音菩萨的法门,但它是一种形成的习惯。我们知道,念哪尊佛哪尊菩萨,功德都是一样的,但因为一种习惯,就脱口而出“观世音菩萨”。
那我就念念观世音菩萨。如果是我往昔生中所造的罪业,我们知道,杀生害命的果报是多病短命的,所以心态不要被病激怒。实际也就是,如果该生病就生病吧,让我去看看它。生病也是无常的,今天不舒服,明天可能就会变,甚至前五分钟和后五分钟的感觉也不一样。实际无常不单单前五分钟后五分钟,念念在变的,事物都是无常的,都在变幻。
我们在修行了生死,念苦空无常,如果能够随时随地念一念,就会觉得很感恩。人有六十岁去世的,有五十岁去世的,有四十岁、三十岁、二十岁,甚至更小。低头看看自己还活在这个人世间,无限地感恩。既然能有这样的因缘活在世间,就要创造积极为众生服务的因缘。什么时候死,最起码我现在觉得不重要。怎样能够提起道心,好好地活好每一天,珍惜好每一天,利用好每一天,这是重要的。
因此我就会说,如果是我过去造的业,那我要忏悔。学了《六祖坛经》就要把它用起来,以前可能是自己唠叨,那么依于《六祖坛经》就会说:“这些都离不开自己的贪嗔痴啊!从前念、今念至后念,念念不被愚迷染、不被骄狂染、不被嫉妒染……从前所作一切愚迷之罪、骄狂之罪、嫉妒之罪等,悉皆忏悔,愿一时销灭,永不复起!”
面对生病的这些因缘,正好是提醒自己修行的时候,所以说了以后就觉得很轻松,就会以轻松的心态来面对这一切,不再生恐惧。
我们都会劝人好好求三宝加被,好好地来拜忏、诵经。我说的“不自欺”,就说当自己面对人们问你的这些困难时,你是怎么样来面对的?所以,识得无常理,有病皆能转,难非不可能,有志事竟成。
上一篇:愿慈悲遍布世界的每一个角落
下一篇:不自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