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净行品》二十四之一

2021-03-26    作者:admin     已浏览:()
分享到:
阅读模式

学习《净行品》二十四之一20210326.mp3

阿弥陀佛,大家好!又是一天相互学习鼓励的时候。今天我们来学习三归的第二愿“自归于法”。这一愿是《净行品》的第二十一偈,内容是:“自归于法,当愿众生,深入经藏,智慧如海。”



第二十一愿

自归于法  当愿众生
深入经藏  智慧如海


这首偈的大意是:当菩萨归依于法的时候便发愿,愿一切众生都能够深入佛法宝藏当中,通过听闻佛法、思惟义理和如理修习,不断地增长智慧。令智慧犹如大海般深广无际,直至最终成就佛智。

 

自归于法:“法”是归依的境,指佛陀演说的教法。后来由弟子们结集、分类为三藏十二部教典,也称为“三藏十二分教”,含摄了佛陀所说的一切教法。

 

三藏,指经藏、律藏和论藏。“藏”是蕴积、包含义。《毗婆沙论》云:“藏者,器也。何谓为器?器者,能聚集众义也。”所以,三藏各自包藏、蕴含着无穷无尽的法义。其中,经藏诠释定学,律藏诠释戒学,论藏诠释慧学。

 

十二分教,《翻译名义集》中讲:“病有万殊,药无一准,故教部类开十二分。”这是告诉我们,众生的烦恼病千差万别,用于疗病的法药,自然也并非一味,因此佛法按照叙述的形式和内容,分成了十二种类别。下面,我们具体来看。

 

一、长行:指经中直说法义的长行经文。

 

二、重颂:以偈颂形式写在长行的后面,具有重复宣说的意义。

 

三、授记:指佛陀预先告知菩萨或声闻弟子,成佛时的国土、名号、寿命以及所教化的众生等。如《地藏经》中,佛为主命鬼王授记。

 

四、孤起:指孤起颂。这是说经文的全部内容,均以偈颂来记载佛陀的教法。

 

五、无问自说:指佛陀不待众生祈请而自行宣说的教法,如《阿弥陀经》。

 

六、因缘:专门记载佛陀说法教化因缘的经典。

 

七、譬喻:凡经律中以譬喻显示法义之处,皆叫做譬喻。典型的就是《法华经》中的火宅喻、化城喻、穷子喻等。

 

八、本事:讲述佛及弟子过去世的因缘,以及佛陀教诫弟子精进求道、得至解脱的经典。

 

九、本生:指佛说自身往昔行菩萨道时,修诸苦行、利益众生所行因缘的经典。也就是讲说佛陀过去生行菩萨道的事。

 

十、方广:一切大乘经的通称。

 

十一、未曾有:讲说诸天身量、大地震动、旷古稀有,以及佛力不可思议之事的经文。

 

十二、论义记述佛陀论议、问答、辩理,抉择诸法体性,并分别明了法义的经文。

 

十二分教归纳成偈颂即是:

 

长行重颂并授记,孤起无问而自说,
因緣譬喻及本事,本生方广未曾有。
 论义共成十二名,广出大论三十三。 

 

今天就简单学习到这里。若欲深究,详见《大智度论》卷三十三。

 

有曰:

 

读三藏十二部,
行菩萨六度事。
修自己真实心,
常精进福慧增。

 

让我们一起称念:南无阿弥陀佛!(十句)万善同归西方极乐世界,南无阿弥陀佛!愿大家开心自在,吉祥如意!





上一篇:学习《净行品》二十四之二

下一篇:纪念本师释迦牟尼佛涅槃日



微信平台

联系我们

地址:山西省忻州市五台县台怀镇普寿寺

普寿寺客堂电话:0350-3354537 13593225901

五台山普寿寺 版权所有 晋B2-2007000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