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净行品》四十四之一

2021-05-20    作者:admin     已浏览:()
分享到:
阅读模式

2021.5.20(农历4.9)学习《净行品》四十四之一.mp3

阿弥陀佛,大家好!又是一天相互学习鼓励的时候。转眼间,我们在法喜中,相继送走了四月初四的文殊菩萨圣诞和四月初八的浴佛节。从今天开始,我们继续学习《净行品》。来看偈颂第五部分“澡漱盥洗”的第二愿,总偈第四十一

 
嚼杨枝时  当愿众生
其心调净  噬诸烦恼
 
这首偈的大意是说:当菩萨(发大心的修行者)嚼杨枝的时候就会发愿,愿一切众生去除一切烦恼垢染,令心清净,远离种种恶法。
 
嚼杨枝时:“嚼杨枝”,相当于现在的刷牙。杨枝味道苦涩,《华严经疏》里记载了“嚼杨枝”的五种利益
 
一、明目:使眼睛明亮。
二、除痰:去除口腔中的痰。
三、除口气:令口气清新。
四、辨味:使味觉敏锐,善能辨别滋味。
五、消食:促进饮食的消化。
 
其心调净:“调净”,就是调柔清净的意思。“调柔”是形容人的性格宽和、温顺。“清净”,指外在离开恶行的过失,内心远离烦恼的垢染。
 
我们日常诵经、念佛、持咒等等,都是为了调伏自己刚强的心性。但要做到这一点并不容易,就像调马师一样,须根据马的根性来调伏。经中用四种马,来比喻四种人:
 
第一,上等良马一看见鞭影就能警觉,随顺驾驭人的指令。这是比喻上品根性的人,见到苦空无常等世间相,便能自发修道。
 
第二,中等的良马鞭子稍微触到毛上,即刻警觉,随驾驭人的意。这是比喻中品偏上的人,稍微给予鞭策,就可以往上增修。
 
第三,这种马必须鞭打到皮肉,感觉到痛,才能警觉,随驾驭人的意。这是比喻中品偏下之人,往往被惰性、业力所牵,必须猛力鞭策,才肯改变自己。
 
第四,下等的马必须铁锥刺身,彻肤伤骨后,方能惊醒,随从指令。这是比喻下根的人,不经历痛彻心腑的教训,是不可能改变自我的。
 
可谓:
 
常自警觉善用心,
调伏自我须精进。
智慧于心不放逸,
借事修持菩萨行。
 
让我们一起称念:南无阿弥陀佛!(十句)万善同归西方极乐世界,南无阿弥陀佛!愿大家开心自在,吉祥如意!




上一篇:学习《净行品》四十四之二

下一篇:浴佛节祈愿文



微信平台

联系我们

地址:山西省忻州市五台县台怀镇普寿寺

普寿寺客堂电话:0350-3354537 13593225901

五台山普寿寺 版权所有 晋B2-2007000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