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弥陀佛,大家好!又是一天相互学习鼓励的时候。今天是9月20日,第33个“全国爱牙日”。爱牙日,旨在普及牙病防治知识,增强人们的口腔健康观念,建立口腔保健行为,从而提高人们的口腔健康。
根据古书记载,早在春秋时期,人们就已经有了晨起用盐水漱口的习惯。如《礼记》中说:“鸡初鸣,咸盥漱。”到了明朝,李时珍在《本草纲目》中指出,用嫩柳枝“削为牙枝,涤齿甚妙”。追溯佛教中记载的牙齿洁护方法,《净行品》中就有两首相关偈颂:“手执杨枝,当愿众生,皆得妙法,究竟清净;嚼杨枝时,当愿众生,其心调净,噬诸烦恼。”
学习《净行品》的时候,我们已经了解过,“杨枝”又叫做齿木,不局于杨树枝。采择树枝,如小指大小,一头嚼碎,可用来剔除牙齿中的滞留物。因此,“嚼杨枝”,就相当于现在的刷牙。
说起牙齿的完美相好,最圆满的要属佛的牙齿。经中说,佛陀有四十颗牙齿,颗颗“白净齐密,根复深固”,四颗门牙,更为晶莹严净。
《优婆夷净行法门经》中,记载着这样一段佛的开示:“如来于往昔无量劫中,恒修不两舌,弃舍两舌,远离两舌……以此业故,常受天乐,下生人间得二大人相,一者口四十齿,二者齿白齐密。”
从这段经文可以了知,佛陀的牙齿相好,是由佛在因地的口业功德感招的。《吉祥经》中说:“言谈悦人心,是为最吉祥。”可见,说话也要讲求艺术和方法,也需要锻炼和学习。
讲一个小故事。
一位皇帝夜里做了一个梦,梦到自己满口的牙齿,一颗一颗都掉了。为此,第二天早上,他专门找人前来解梦。
解梦大师听了这个梦,说道:“哎呀,皇上呀!您梦到满口牙一颗一颗地掉了,就说明您的亲人,一个一个都将先您而死的。”
皇帝一听,心想:真是倒霉啊!找了个这解梦师,一句吉祥的话也没有。一想到亲人将会一个个先自己死掉,皇帝的心情当然不好了,于是说道:“不会解梦!拉下去打五十大板。再请解梦人!”
很快,第二位解梦师到了。这位解梦师听了皇帝的梦,说道:“皇上啊,这梦是说,您将比您所有的亲人,都长寿啊!”
皇帝听了这话特别高兴,得意地说∶“好!这解梦师有智慧会解梦,赏五十个金币!”
这个故事告诉我们,同一件事,由于表达方法不同,产生的效应就不同。因此,说话也离不开善用其心,也需要智慧和慈悲。但凡出言,不仅要远离妄语、恶口、两舌、绮语等四种口过,还要怀有一颗自利利他的心,这样才能修得圆满的口业功德,获得如佛一样端严完美的牙齿相好。
可谓:
护口摄意离诸过,
慈心善语欢喜多。
凡事皆往因果想,
谨护三业学佛陀。
让我们一起称念:南无阿弥陀佛!(十句)万善同归西方极乐世界,南无阿弥陀佛!愿大家开心自在、吉祥如意!
上一篇:中秋话吉祥
下一篇:学习《净行品》八十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