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南山律在家备览略编》廿三

2022-06-28    作者:admin     已浏览:()
分享到:
阅读模式

2022.6.28(农历5.30)学习《南山律在家备览略编》廿三.mp3

阿弥陀佛,大家好!又是一天相互学习鼓励的时候。我们已经了解了《备览》“第一门戒法”中的“第一章通叙戒法”,从今天开始来学习“第二章归戒仪轨”。



备览 第二章  归戒仪轨 



这一章详细说明了三归、五戒以及八关斋戒的授法仪轨。在正式讲解归戒之前,《备览》引了两段《羯磨疏》的文,首先说明三归五戒应为道俗共学,其次彰显了归戒的殊胜。


 

备览 业疏云:“古来集法,多削在家,便制疏云:律制内众,不被外部。今据律文,通收清信。禁束三业,为道阶梯,理须明练是非通塞成败。何以知耶?如来设教,类同空界。随立一相,摄修皆尽。五戒被俗之法,五体通道之规,持犯相扶,难遮齐则。”

济缘释云:“同空界者,虚空有二义:一无边义,喻周遍也。二包含义,喻摄机也。且举五戒,显上一相,广摄之义。被俗法者,约相局也。通道规者,据体通也。但淫分邪正,罪无篇聚。至于大重小轻,方便趣果,义则不别,故云持犯相扶,扶字或作符。羯磨注引《善生经》具问遮难,与道不异,故云齐则。”



《备览》引《羯磨疏》的文说道:在古来祖师所集的羯磨法当中,大多删削了有关在家戒的内容,他们认为戒律只制内部道众,不加被外部俗众。现在依据律文之义,在集法中通收了在家三归、五戒和八戒的受法,目的是让在家众通过归戒来禁约身口意三业的过非,并以此作为进趣圣道的阶梯依理来说,道俗二众都必须明晓通练作法的是非、通塞与成败。


如来施设的教法就像虚空一样广大无边。用“虚空”来比喻佛的教法有两层含义:一是用虚空的无边,来比喻佛的教法周遍;二是用虚空能包含万物,来比喻佛的教法普摄群机。所以佛随缘设立的任何一法,都能摄尽修行的始终。


佛制的五戒,表相上虽然是加被在家众的戒法,但所纳得的戒体,却是通向出家戒的规绳。五戒和出家戒的不同之处有二:就戒相来说,在家众的淫戒有正淫与邪淫的区别,而道众则通禁正淫和邪淫;就结犯来说,五戒不分篇聚,而比丘、比丘尼的具戒划分篇聚。相同之处也可以用两点来说明:在处判持犯上,对于重罪、轻罪、因罪、果罪的判犯标准,从义上来说是相符的;不论道俗,在受戒之前,原则上都要预先检问有无重难轻遮。


在《随机羯磨》的注文当中,还特别引《善生经》说明了授五戒前审问遮难的情况。这与道众在受戒前询问重难轻遮的义,完全相同。


 

备览 业疏云:“萨婆多云,三归五戒乃至别脱,由佛出故开立此法。轮王梵王说世间法惠利众生,故十善四弘劫初便有,未能清升超越世境。法王出世,不为世善,要断烦恼,远出界系。故明戒善,令依具修定慧等行。集生有本,此其意也。

济缘释云:“初举归戒所出,别脱即具戒也。但下,比校优劣。初明世教之劣。轮王是人主,十善化人。梵王是天主,以四弘化人,即慈悲喜舍四无量心。不待佛出,故劫初即有。报在人天,故未超世教。法王下,次明归戒之胜,莫非断集脱苦修道证灭也。”上皆见业疏记卷十


下面,《羯磨疏》再引《萨婆多论》说道:三归、五戒乃至比丘、比丘尼所受的具足戒,都是佛出世后才制立的教法。而人间的转轮圣王为教化众生演说的十善业,以及初禅天的大梵天王为惠利群生所宣说的慈悲喜舍四无量心等法,在劫初就已经有了,不需要等待佛出世。然而,仅仅修习十善、慈悲喜舍等法,将来只能生到人天,不能得以清净超升,出离世间。


如来法王出现于世,不是为了让众生修习有漏的善法,而是要断除根本烦恼,远离三界系缚,所以特别宣说戒法,令众生依教修学,进而因戒生定,因定发慧。万行的生起,皆以戒为根本,说的就是此意。也就是说,佛制戒是为了让众生通过持戒,断除招感苦果的集因,从而脱离苦趣,并进一步修行圣道,证得寂灭涅槃。


由此可知,我们在持戒的过程中一定要善用其心,不求世间的有漏福报,一心专求解脱成佛、利益众生。


可谓:


佛陀设教大悲心

度令众生解脱行

无上菩提戒为本

学戒持戒常精进


让我们一起称念:南无阿弥陀佛!(十句)

万善同归西方极乐世界,南无阿弥陀佛!愿大家开心自在、吉祥如意!



上一篇:缅怀上梦下参老和尚

下一篇:纵经天上千亿岁,不如一步向清凉



微信平台

联系我们

地址:山西省忻州市五台县台怀镇普寿寺

普寿寺客堂电话:0350-3354537 13593225901

五台山普寿寺 版权所有 晋B2-2007000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