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南山律在家备览略编》四十七

2022-10-11    作者:admin     已浏览:()
分享到:
阅读模式

2022.10.11(农历9.16)学习《南山律在家备览略编》四十六.mp3

阿弥陀佛,大家好!又是一天相互学习鼓励的时候。


今天我们继续学习《备览》“五戒”下的第六项“作法差别”。



备览  事钞续云:“次为开广汝怀者,由尘沙戒法注汝身中,终不以报得身心而得容受。应发心作虚空器量身,方得受法界善法。故论云:若此戒法有形色者,当入汝身作天崩地裂之声。由是非色法故,令汝不觉。汝当发惊悚意,发上品殷重心。


资持释云:“五蕴色心,宿因所感,故云报得。法既周广,劣报不容,必须运动方堪领纳,故云应发心等。虚空无边,身量亦等。心法相称,揽法归心,还依报得。”



我们来看《备览》的文。《行事钞》继续说道:其次,戒师要为你(求受戒之人)说法开拓心量。因为无量的尘沙戒法注入你的身心,现前的业报身心是无法容受的,所以你应当观想自己的身体如同虚空一般广大,这样才能得以容受法界善法。因此有论说:如果此戒法有形体色相,当注入你的身体时,就会发出天崩地裂般的响声。但由于戒法不是色法,所以你不会有所觉察。受戒时,你一定要警觉自己的身心勇于发起上品殷重心


《资持记》解释说:凡夫五蕴所成的色心,由宿世的业因所感,所以称为“报得身心”。戒法既然周遍广大,狭劣的报身不能容受,须通过观想才能领纳,所以钞文说“应发心作虚空器量身”。虚空广大无边观想自己的身量等同虚空能缘的心与法界的善法相称合,即可总揽无边的戒法归于自心,所以戒体还是要依于业报身心来纳受。



备览  事钞续云:“今为汝作法,此是如来所制。发得尘沙法界善法,注汝身心,汝须知之。”


资持云:“初则鼓令动转,次则举集在空,后则注入身心,领纳究竟。三法次第,各有所主。由心业力不思议故,随所施为,无非成遂。”已上皆见事钞记卷九



行事钞》继续说:现在为你作法授五戒,这是如来金口所制的戒法。通过如法授受,可以感发尘沙量法界善法注入你的身心,这一点你应当了知。


接着,《备览》又引《资持记》的文,说明了三番作法的观想要点:初番,观想法界善法悉皆动转;二番,观想无边的法界善法渐渐升起,聚集在头顶上方;三番,观想法界善法从头顶注入身心,领纳戒法究竟圆满。三番作法次第观想,各有侧重。由于心的造作力不可思议,所以随着所作的观想,作法都能一一成办。



补充说明  初次后三法者,若约受五八戒言,即三说三归誓而纳戒体,如下文所载。第一徧说归誓时,法界善法,由心业力,翻恶为善,悉皆动转。第二徧说归誓时,法界善法,聚集空中,如云如盖。第三徧说归誓时,法界善法,从空中下,注入身心,充满正报。



弘一律师补充说明:初、次、后三番作法,如果约受五戒、八戒而言,即是在三说三归誓言的当下纳受戒体。具体如下一支“正纳戒体”中所说。第一遍说三归誓言的时候,观想由心的造作力,以往所造的种种恶业全部翻转为善法,悉皆动转,充满虚空;第二遍说三归誓言的时候,观想法界无边善法,尽皆聚集在空中,如云如盖;第三遍说三归誓言的时候,观想法界善法从空而下,缓缓注入自己的身心,充满正报。


备览  济缘云:“揽无边圣法,蕴有待凡躯。五分基成,三身体具。超凡鄙秽流,入众圣宝位者,其斯之谓乎!”见业疏记卷十五



《济缘记》中说:通过受戒,能够总揽法界无边圣法,蕴藏于凡夫的有待之躯。由此,五分法身的本基得以成就法报化三身的体得以具足顿超凡夫鄙秽之辈,入于圣众宝阶之位,说的正是纳受戒体的功德啊!


可谓:


发心上品不思议

如法观想纳戒体

心之微妙能善用

超凡入圣成大器


让我们一起称念:南无阿弥陀佛!(十句)

万善同归西方极乐世界,南无阿弥陀佛!愿大家开心自在、吉祥如意!




上一篇:【每日一得】

下一篇:学修有成不懈怠



微信平台

联系我们

地址:山西省忻州市五台县台怀镇普寿寺

普寿寺客堂电话:0350-3354537 13593225901

五台山普寿寺 版权所有 晋B2-2007000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