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佛说无量寿经》四十七

2022-10-13    作者:admin     已浏览:()
分享到:
阅读模式

2022.10.13(农历9.18)学习《佛说无量寿经》四十六.mp3

阿弥陀佛,大家好!又是一天相互学习鼓励的时候。


我们继续学习《无量寿经》。今天给大家介绍的是八相成道的第五相——出家相



经文  见老病死,悟世非常。弃国财位,入山学道。


段经文说明了菩萨出家的缘由。经中说,本师释迦牟尼佛在做太子的时候,从不贪着五欲享乐。相反,还好乐于独自沉思。后来以“出城游四门,得见老病死”等经历为缘,悟得了世事无常的真理。为了实现真正的解脱,利益无量无边的众生,一天夜里太子悄悄离开了王宫,舍弃了国财与未来的王位,毅然踏上了入山寻求解脱的道路。


经文  服乘白马,宝冠璎珞,遣之令还。舍珍妙衣,而着法服。剃除须发,端坐树下,勤苦六年,行如所应。

这段经文介绍了菩萨出家的过程。

“服乘白马,宝冠璎珞,遣之令还”:这是说菩萨在离开王宫后,让车匿将自己的衣服、白马和宝冠等送还宫中。一是为了让净饭王等了知自己的修道心意已决;二是为后世众生作表率,启发众生舍离对五欲的贪着。

“舍珍妙衣,而着法服”:“法服”指袈裟,又名莲花服、出世服等。

《大庄严经》中记载,菩萨来到苦行林后心中作念:如果不剃除须发,与俗人外道没有差别,不是出家法。作此思惟后,便自取金刀剃除须发,并发愿说:愿断一切烦恼,以及习气业障


菩萨见自己身上还穿着宝衣,便暗自思惟:出家应与世俗有别,不应再着此宝衣。净居天人观察到菩萨心中所念,便化作一位猎人,身着袈裟,手持弓箭,来到了菩萨面前。

菩萨说:“你身上所着的袈裟是往古诸佛的无上福田衣,怎么能披此法服而造作罪业呢?”猎人说:“我着此袈裟是为了诱引群鹿,鹿见此服,便来靠近我,我就可以捕捉到它们了。”菩萨说:“你着袈裟,却行杀害业。我若得此衣,唯求解脱。我愿以此宝衣换你身上的法服。”猎人脱下袈裟交给菩萨后,即现出天人本形,乘空而去。


“剃除须发,端坐树下,勤苦六年”:这是说菩萨端坐树下,勤苦修行了六年。《普曜经》中记载,菩萨出家后,为了开化外道,使其认识到真正的解脱并非源于苦行,也为了训诲诸天,令其懂得福慧庄严并非轻易而得,于是在六年之中修习禅定,日食一麻一麦严寒酷暑,狂风暴雨,巍然端坐,不动如山。即使鹊鸟在他的头上筑巢,菩萨也不会遭受搅扰。天龙八部见菩萨如此勤苦精进,无不欢喜赞叹,承事供养。

“行如所应”:指菩萨先是像外道一样苦行,六年后又舍弃。目的是调伏外道诸天,使其觉悟无谓的苦行,也就是没有任何利益的苦行,不能得道。


从以上菩萨所现的出家相可以看出:诸佛菩萨所做的一切,都是为了启发化导众生,令众生有所依怙、堪可效仿,从而早日踏上解脱成佛的真实之道。

可谓:

游观四门悟无常
老病死苦堪可伤
志求解脱利众生
逾城出家志轩昂


让我们一起称念:南无阿弥陀佛!(十句)

万善同归西方极乐世界,南无阿弥陀佛!愿大家开心自在、吉祥如意!




上一篇:恭迎观世音菩萨出家日

下一篇:【每日一得】



微信平台

联系我们

地址:山西省忻州市五台县台怀镇普寿寺

普寿寺客堂电话:0350-3354537 13593225901

五台山普寿寺 版权所有 晋B2-2007000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