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净行品》一五三之一

2022-11-12    作者:admin     已浏览:()
分享到:
阅读模式

学习《净行品》一五三之一2022.11.12.mp3


阿弥陀佛,大家好!又是一天相互学习鼓励的时候。


我们继续学习《净行品》的开篇长行,来看第七段——“满菩萨行”。

经文 云何得圆满檀波罗蜜、尸波罗蜜、羼提波罗蜜、毗梨耶波罗蜜、禅那波罗蜜、般若波罗蜜,及以圆满慈、悲、喜、舍

这段经文主要讲了两点内容:六波罗蜜和四无量心。经文中的“檀波罗蜜、尸波罗蜜、羼提波罗蜜、毗梨耶波罗蜜、禅那波罗蜜、般若波罗蜜”,即六波罗蜜,又名六度。“慈、悲、喜、舍”,指四无量心。菩萨通过修习此六度、四无量心,便可圆满成就菩萨行

我们先来看经文的第一部分——六度。

六度为万行的总体,前五度布施、持戒、忍辱、精进、禅定为福行,后一度智慧为智行。以福行助成智行,依智行断惑证理,便能度脱生死苦海。《妙法莲华经》中说:“为求声闻者说应四谛法,度生老病死,究竟涅槃;为求辟支佛者,说应十二因缘法;为诸菩萨说应六波罗蜜,令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成一切种智。”可见,六度是佛陀为菩萨众宣说的成佛之法。若诸菩萨发菩提心,精勤修习六度万行,定能证得究竟圆满的佛慧。

下面,我们逐一来看六波罗蜜的内涵。

第一“檀波罗蜜”:即布施度。意思是通过布施可以越渡生死的苦海,到达涅槃的彼岸。“檀”,又名檀那,布施义。梵语“波罗蜜”,华言到彼岸,即离于生死的此岸,度脱烦恼的中流,到达涅槃的彼岸。

布施,通常来说有三种:财布施、法布施和无畏布施。简单而言,施与他人财物,即是财布施;用佛法来自度化人,依此离恶向善、解脱成佛,便是法布施;帮助众生消除忧虑、远离怖畏,即是无畏布施。

布施是长养福德的重要手段,对于修习佛道来说极为重要。有比喻说:福报是水,智慧是鱼,没有福报的水,又怎能养智慧的鱼呢?因此,我们要想如佛一样,成就福慧“两足尊”,就要精勤不懈地布施修福。

讲一则《撰集百缘经》中的小故事。

佛在舍卫国时,有一名老比丘名叫尸婆,因为年纪大了眼睛昏花,补衣服时无法纫针。一天,他喊道:“谁愿意培福德,为我纫针呢?”

佛陀寻着声音来到尸婆比丘的跟前,握住他的手,准备帮他穿线。

老比丘听出了佛陀的音声,连忙说道:“尊敬的佛陀!您往昔三大阿僧祇劫修大慈悲,圆满六波罗蜜,具菩萨行,断除烦恼,功德备足,为何还要修习这类微小的福报呢?”

佛陀告诉老比丘说:“这是因为我宿世以来,勤修福德至今不忘的缘故。所以今天到你这里来,仍然要修福。”

这则故事启发我们:培植福德,需要从生活中的点滴小事做起。因此,我们应当时时善用其心,不错过每一个培福修慧的因缘。同时,不忘以此善业功德回向一切众生:万行圆满,早证菩提!

可谓:

培福修慧善用心,
慈悲喜舍六度行。
欲成佛道结善缘,
财法无畏施有情。

让我们一起称念:南无阿弥陀佛!(十句)万善同归西方极乐世界,南无阿弥陀佛!愿大家开心自在,吉祥如意!




上一篇:每日一得

下一篇:每日一得



微信平台

联系我们

地址:山西省忻州市五台县台怀镇普寿寺

普寿寺客堂电话:0350-3354537 13593225901

五台山普寿寺 版权所有 晋B2-2007000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