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南山律在家备览略编》六十九

2023-03-14    作者:admin     已浏览:()
分享到:
阅读模式

学习《南山律在家备览略编》六十九2023.3.14 -- 改.mp3


阿弥陀佛,大家好!又是一天相互学习鼓励的时候。


我们继续学习《备览》。今天来看“所发业体”的第三项“依论出体”,即依于论中的观点来出示戒体的相状。


备览  第三项 依论出体


济缘云:“此门陈体,且依二宗所计。至后正义三宗分别,始是今师正出体相。”见业疏记卷十五



《备览》首先引《济缘记》的文说:第三项讲述戒体,暂且依于成宗、多宗的观点来说明。到后面“第四项显立正义”中依于实法宗、假名宗、圆教宗分别戒体,才是道宣律祖正式出示戒体相状。


备览  事钞云:“二论不同。今依本宗,约成论以释。”


资持释云:“二论,即指多成。然今钞中依宗明体,指略多宗。恐后学至文壅滞,故须略示。业疏广列六位分别,今但撮要引而示之。初明二戒并是有为,非三无为。由假缘构造,四相所为故。此有为无为分别。三无为者,虚空择灭非择灭也。四相即生住异灭二诸有为法总为三聚。一色聚,二心聚,三非色心聚。二戒并色,非余二聚。此有为中三聚分别三色有十一,总括为三。一可见有对色即色尘也,二不可见有对色五根四尘,三不可见无对色即法尘少分。法尘有二。一心法,谓诸心数法。二非心法,过去色法,无作即此色所收。今作戒者,身作即初色,口作即第二色中声尘。身口无作并第三色。此色聚中三色分别。四色中又有二。一本报色,谓四大也。二方便色,谓运动造作。作戒非本报,是方便。无作非二色。此身口色中二色分别。五作戒是善色声,非恶无记。无作戒体是善可知。此方便中三性分别。六作业始终皆得为戒,不同余善。无作当体是戒,非此所论。此就善中唯约作戒始终分别。已上六位,显示彼宗二戒俱色。作色,即是色声两尘。无作色者,法入中摄,名为假色。”见事钞记卷十六


《行事钞》中说:《多论》和《成论》对于戒体相状的认识,有所不同。现在约本宗所依的《成论》来解释。


《资持记》解释说:钞文所说的“二论”,指《多论》和《成论》。然而现在《行事钞》依于本宗说明戒体,暗指省略“多宗”不谈。这样以来,恐怕后来的学人,见到文后会感觉深奥难懂,所以在此略示大义。《羯磨疏》依于多宗广列六位,对作戒和无作戒加以分别,现在只摘取其中的要义来说明。


一、说明作戒和无作戒都是有为法,不属于三种无为(虚空无为、择灭无为、非择灭无为)。由于此二戒假借众缘和合构造而成,为生住异灭四相所为,因此属于有为法。小注说明:这是以有为无为,对二戒加以分别。


有因缘造作之法,名为“有为法”。离因缘造作之法,名为“无为法”。三无为,根据《三藏法数》所说,简单解释如下:


虚空无为:虚空即无碍之义。谓真空之理,不为惑染之所障碍,故名虚空无为。


择灭无为:择即拣择,灭即寂灭。谓声闻之人,用智拣择,远离见、思系缚,即证寂灭真空之理,是名择灭无为。


非择灭无为:谓声闻之人,证果之后,诸惑不复续起,自然契悟寂灭真空之理,不假拣择,故名非择灭无为。


以上是祖师依于多论的观点,所讲的第一位。


可谓:


戒海遨游有信心

远近不同观风景

深入研习开眼界
圆融行布增上明


让我们一起称念:南无阿弥陀佛!(十句)万善同归西方极乐世界,南无阿弥陀佛!愿大家开心自在、吉祥如意!






上一篇:每日一得

下一篇:与人相处切忌求全责备



微信平台

联系我们

地址:山西省忻州市五台县台怀镇普寿寺

普寿寺客堂电话:0350-3354537 13593225901

五台山普寿寺 版权所有 晋B2-2007000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