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弥陀佛,大家好!又是一天相互学习鼓励的时候。
我们继续学习《无量寿经》正宗分的第一部分“明其所行”。今天来看“法藏比丘依之起行”的内容。
根据《无量寿经义疏》所说,这部分经文分为两节:一是明世间之行,二是明出世之行。其中的第一节“明世间之行”,主要讲了三点内容,即法藏比丘闻法发心、出家修道以及诣佛所礼赞发愿。
下面,我们依次来看。第一点:闻法发心。
此段经文说道:世自在王如来出现于世时,有位国王(出家前的法藏比丘),听闻到佛讲法,内心充满喜悦欢欣,随即发起无上正真道意(成佛度众生的心)。
接着来看第二点:出家修道。
此段经文告诉我们:国王于是毅然舍弃了国土王位,出家成为沙门,名为法藏。法藏比丘有着极高的才能、勇猛的大志向,心智贤明,超胜于世。
“行作沙门,号曰法藏”:“沙门”,原为出家修道者的通称,此处指随佛出家者。华言“勤息”,意即“勤修戒定慧,息灭贪嗔痴”。可见,沙门的本业即是断烦恼、证菩提。“法藏”,此处为比丘名。本义是佛法藏、如来藏。法性含藏无量之性德,故曰法藏。
“高才勇哲,与世超异”:这是赞叹法藏比丘德才高胜、超诸世间,发心与功德皆不同凡响。“高才”,即才能高超。“勇”,指果敢勇猛。“哲”,显心智贤明。法藏比丘发起真实自利利他的大菩提心,难舍能舍,难行能行,因此说超胜特异。
对于世间人而言,做国王有着最高的权力、最好的享受,王位是很难割舍的。而法藏比丘为了求得无上菩提普度众生,毅然决然舍弃国土、王位两种世宝,由此显示了他舍离五欲、断诸烦恼的决心与大行。
以上法藏比丘的出家经历启发我们:作为佛弟子,无论出家在家,都应当真正发起“上求佛道、下化众生”的菩提心,福慧双修,难舍能舍,难行能行。如此,才能不断提升自我、超越自我,直至圆成佛果,普利群生。
可谓:
弥陀因地积善根,
闻法即发菩提心。
舍弃世宝作沙门,
高才勇智人天敬。
让我们一起称念:南无阿弥陀佛!(十句)万善同归西方极乐世界,南无阿弥陀佛!愿大家开心自在、吉祥如意!
上一篇:每日一得
下一篇:春华秋实当努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