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南山律在家备览略编》七十六

2023-05-03    作者:admin     已浏览:()
分享到:
阅读模式

学习《南山律在家备览略编》七十六.mp3


阿弥陀佛,大家好!又是一天相互学习鼓励的时候。


我们继续学习《备览》戒体门第一章的第二节“所发业体”。今天来看第四项“显立正义”。这一项旨在说明宣祖对戒体的正确解义。



备览  第四项 显立正义

补充说明 是项最为精要,学者宜致力穷研。



首先,来看弘一律师的补充说明:此项对于戒体的阐释最为精详切要,学习的人应当致心尽力将其研究透彻。



备览  资持云:“上且依论而示,克论体相未甚精详。至于业疏,方陈正义,乃有三宗。”见事钞记卷十六


《备览》引《资持记》的文说:以上《行事钞》暂且依于《成实论》来显示作戒和无作戒的体。若严格讨论戒体的相状,《成实论》所说,并不够精准详尽。至于《羯磨疏》,宣祖才正式陈述自己的观点,于是开显出实法宗、假名宗、圆教宗的不同见解。


2023.5.3-1.jpg


科判表说明:第四项“显立正义”共分三支。宣祖分别就实法宗、假名宗、圆教宗所持的观点,来出示自身对戒体的正解。



备览  业疏云:“夫戒体者何耶。所谓纳圣法于心胸,即法是所纳之戒体。然后依体起用,防遏缘非。今论此法,三宗分别。”

济缘释云:“初略示体貌。纳是能受心,圣法即所受戒。能所相冥,心法和合,而成于业。揽法为业,为道基本,故名戒体。体充正报,心为总主,故云心胸。初受则心为能纳,法为所纳。受已则法为能依,心是所依。依体起用,即随行也。今下次标宗别释。”见业疏记卷十六



《羯磨疏》中说:所得的戒体到底是什么呢?受戒时领纳佛所说的圣法于心中,此法就是所纳的戒体。然后依于戒体生起持戒的大用,防非止恶。现在讨论戒体,将从三宗的观点出发,加以分析说明。


《济缘记》解释说:疏文首先大略出示了戒体的相貌。“纳”是能领受圣法的心,“圣法”即所受的戒法。能领受的心与所受的戒法相冥会,心法和合为一,由此便成就了业体。总揽无边的戒法为业体,作为成就圣道的基本,所以名为戒体。戒体充满受戒人的正报身心,因为心是发业的统帅,所以文中说“心胸”。初受戒时,心是能领纳圣法的体,法是所纳的对象。受戒之后,法是能依的戒体,心是所依之处。依于戒体生起防非止恶的功用,就是指随行。疏文的“今”字以下,标示出后面将约三宗分别解释。


可谓:


祖师论体约三宗,

随缘巧说各不同。

智人知晓本一体,

会得佛意善融通。


让我们一起称念:南无阿弥陀佛!(十句)万善同归西方极乐世界,南无阿弥陀佛!愿大家开心自在、吉祥如意!





上一篇:金色年华,最美时光

下一篇:忆恩师上隆下莲老法师



微信平台

联系我们

地址:山西省忻州市五台县台怀镇普寿寺

普寿寺客堂电话:0350-3354537 13593225901

五台山普寿寺 版权所有 晋B2-2007000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