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佛说无量寿经》七十七

2023-05-11    作者:admin     已浏览:()
分享到:
阅读模式

学习《佛说无量寿经》七十七.mp3


阿弥陀佛,大家好!又是一天相互学习鼓励的时候。


我们继续学习《无量寿经》的正宗分。今天来看法藏比丘往佛所礼赞发愿的第三节:发愿求佛。


这一节经文包含了十三首偈颂。其中,前十首偈说明了法藏比丘正式发起愿心,后三首偈是请佛证知所愿不虚。在“正起愿心”中,开头的五偈是发愿求取佛果,随后的五偈是发愿求佛净土。先来看求取佛果的五首偈。



愿我作佛   齐圣法王 

过度生死   靡不解脱 

布施调意   戒忍精进 

如是三昧   智慧为上 

吾誓得佛   普行此愿 

一切恐惧   为作大安

假令有佛   百千亿万 

无量大圣   数如恒沙 

供养一切   斯等诸佛 

不如求道   坚正不却


第一首偈,表达了法藏比丘愿求佛果广度众生的决心。大意是:愿我作佛时,能得到与法王齐等的成就,救拔世间生老病死一切诸苦,令无量无边的众生都能获得究竟的解脱。


这首偈中的“愿我作佛,齐圣法王”,是求自利功德圆满。“过度生死,靡不解脱”,是求利他功德圆满。如驾船渡人,不但自己能渡过生死大海,也能令一切众生出离生死苦海,到达解脱彼岸。


“法王”,即指佛。佛于诸法皆得自在,所以名为“法王”。“靡不”,“都”“全部”义。


接下来的第二首偈和第三首偈,主要讲法藏比丘为了成佛度生,而发愿践行佛陀因地之行。这两首偈的大意是说:为了成就无上佛果,救度处在恐惧、苦难中的一切众生,令众生获得究竟安乐,我愿如佛因地所行,广行六度——布施、持戒、忍辱、精进、禅定、智慧,皆悉修至圆满。


六度虽被归纳为布施等六种法,实则含摄了菩萨所修的一切行门。


“布施调意”:“调意”,指制伏意业的过恶。修布施度能对治悭贪之过,所以名为“布施调意”。同样,持戒能度毁犯,忍辱能度嗔恚,精进能度懈怠,禅定能度散乱,般若能度愚痴,因此说六度都有“调意”的功德利用。


“智慧为上”:根据《无量寿经义疏》所说,这是指六度以智慧为最上最胜。因为以智慧为指导,方可圆满修习前五度,成功到达涅槃解脱彼岸。


“吾誓得佛,普行此愿”:意思是为了实现成佛这一大愿,我要精进地修习六度万行等利生之法。


“一切恐惧,为作大安”:“恐惧”,此处指身处恐惧与苦难中的众生。菩萨为一切众生作依怙,令其获得究竟的安乐,未得度者令得度脱,已得度者速疾成佛。


来看第四、第五两首偈。这是说法藏比丘通过校量功德,来彰显发坚固菩提誓愿的重要,以此坚定自己求取佛果菩提的愿心。偈文说道:假使有百千亿万诸佛,数如恒河沙之多,即使于如是诸佛所,一一广修供养,也比不上坚定勇猛、恒不退转地求取佛果菩提的功德。


以上五首偈启发我们:“为利有情愿成佛”是出生一切菩萨道、成就佛果的根本。因此《劝发菩提心文》中说:“愿立则众生可度,心发则佛道堪成。”一旦发起菩提大愿,就要老实勤恳地修习成佛的因行,如六度四摄等,以培福修慧、净障集资。只要能够学一点,用一点,每天进步一点点,相信无上佛道定能成就!


可谓:


成佛要先发大愿,

求证菩提不退转。

为令众生获安乐,

坚正不却勇向前。



让我们一起称念:南无阿弥陀佛!(十句)万善同归西方极乐世界,南无阿弥陀佛!愿大家开心自在、吉祥如意!






上一篇:每日一得

下一篇:每日一得



微信平台

联系我们

地址:山西省忻州市五台县台怀镇普寿寺

普寿寺客堂电话:0350-3354537 13593225901

五台山普寿寺 版权所有 晋B2-2007000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