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弥陀佛,大家好!又是一天相互学习鼓励的时候。
前面,我们略略了解了《普贤行愿品》的传译情况,以及学修此品的功德利益,今天正式进入经文的学习。此品经文可分为两大科:一总释名题,二别解文义。首先来看总释名题部分。
一、总释名题 总释名题,包含总的解释法题和人题两部分内容。法题即《大方广佛华严经入不思议解脱境界普贤行愿品》,由经题《大方广佛华严经》和品题《入不思议解脱境界普贤行愿品》两部分组成。人题是:唐罽宾国三藏般若奉诏译。我们先来看经题。 经 题 《大方广佛华严经》 从立题方式来看,经题《大方广佛华严经》属于人法喻立题。“大方广”是法;“佛”是人;“华严”为譬喻。此经题共有七个字,诠释了七种义。如《普贤行愿品别行疏钞》中所说:“大,体也;方,相也;广,用也;佛,果也;华,因也;严,总相也;经,能诠也。”下面,我们逐一来看这七种义。 “大”:此是约体而言,指十法界共有之心体。此心体竖穷三际,横遍十方,心包太虚,量周沙界,所以说“大”。 “方”:此是约相而言,是依清净性体显现的妙有福德智慧之相。 “广”:此是约用而言,指依心体所起的无尽神通妙用。 唯一心法,同时具足“大方广”三义。因此,论中说:“不唯体大,相用亦大;不唯相方,体用亦方;不唯用广,体相亦广。三而一,一而三,唯证乃知。” “佛”:觉义,从果得名。凡夫迷惑颠倒不能自觉,二乘圣人虽能自觉但不能觉他,菩萨发心自觉觉他而未能究竟,唯有佛自觉觉他、觉行圆满。自觉圆满即是智慧具足,觉他圆满即是福德具足,故称佛为“两足尊”。 “华”:即因华。《华严经疏》中说:“华以从喻得名,感果严身为义。感果则万行圆成,严身则众德备体。”大意是说,华是从比喻而得的名,有感果、严身二义。唯有因地所修的六度万行圆满成就,才能感得佛果;只有众德备足,才能名为佛身庄严。 “严”:庄严义。意思是以菩萨的六度万行,来庄严佛所证得的“大方广”之法。正所谓:“敷万行之因华,严一乘之道果。” “经”:能诠之教。《华严经疏》中讲:“经以能诠得名,摄持为义。持性相之无尽,摄众生之无边。” 总结以上所说,《大方广佛华严经》这七字经题,极为殊胜。正如《普贤行愿品别行疏钞》所言:“人法双题,法喻齐举,体用无碍,因果周圆。” 可谓: 得闻经题种善根, 华严大法极殊胜。 发心受持常精进, 广利无边诸有情。 让我们一起称念:南无阿弥陀佛!(十句)万善同归西方极乐世界,南无阿弥陀佛!愿大家开心自在、吉祥如意。
上一篇:每日一得
下一篇:每日一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