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弥陀佛,大家好!又是一天相互学习鼓励的时候。
我们继续学习《普贤行愿品》。上次简单了解了经题《大方广佛华严经》,今天一起来学习品题。
品 题 《入不思议解脱境界普贤行愿品》 《华严经行愿品疏》中说:“言入不思议解脱境界普贤行愿品者,此十二字分为三节。不思议解脱境界即所入也,普贤行愿为能入也,入之一字通能通所。”下面,我们逐一来看这三节的具体含义。 “入”:即证入。《行愿品别行疏钞》云:“今但取一品之意,一向修证,趣入返本还源,故以入字为首。”又言:“能所契合,泯绝无寄,方为真入。” “不思议解脱境界”:《行愿品疏》中说,“心言罔及,为不思议。”又说:“何法不思议?谓即解脱境界。”“解脱境界”,即指佛所证得的境界。 那么如何才能证入不思议解脱境界呢? 《注华严法界观门序》中说:“世尊初成正觉,叹曰:奇哉,我今普见一切众生,具有如来智慧德相,但以妄想执着而不证得。于是称法界性,说华严经。令一切众生,自于身中得见如来广大智慧,而证法界也。”由此可知,众生虽然本具与佛无二无别的智慧功德,但必须仰赖佛的教导,听闻佛法,思惟修习,方能开显彻证。诚如《行愿品别行疏钞》中所说:“良以众生,性含智海,识洞真空。但衣蔽明珠,室埋秘藏,要假开示,令其悟入。” “普贤行愿”:《行愿品疏》中说,什么是普贤行呢?“谓总该万行,行布圆融。”意思是普贤行该收总摄了菩萨的六度万行,既尊奉行布,又不离圆融。又言,普贤行略说有二义:“一以人取法。普贤菩萨之所行故。二直就法说。随一一行,皆称法界,遍调善故。” 也许有人会问:普贤行与普贤愿,二者为什么要双举呢? 论中说:“如龙布密云,必当注大雨;菩萨发大愿,决定修诸行。此二相扶。如车二轮,如鸟二翼,翔空致远,罔不由之。”这是告诉我们,修行佛法,愿与行缺一不可。只有兼备,才能到达所期望的目的地。 根据《行愿品亲闻记》所说,“普贤行愿”有通有别。通说即是三世诸佛同有的因行,别言即指普贤菩萨的十大行愿:一者礼敬诸佛,二者称赞如来,三者广修供养,四者忏悔业障,五者随喜功德,六者请转法轮,七者请佛住世,八者常随佛学,九者恒顺众生,十者普皆回向。 品:有品类、品别之义。意思是,将义理相同的段落和章节归纳在一起,相当于篇、章等。 上慈下舟老法师在《行愿品亲闻记》中说:“此品(普贤行愿品)为全部华严关键,修行枢机,文约义丰,可轨可持。不能受持全部华严者,当以受持此品为日课。” 由此可见,《普贤行愿品》的功德是极其殊胜不可思议的。我们今天有缘听闻学习,实在应生庆幸心、感恩心。若能依于此品来自行化他,方不负诸佛菩萨与历代祖师的教授、拔济之恩啊! 可谓: 解脱境界不思议, 清净法身佛果地。 修习普贤十大愿, 因圆果满证菩提。 让我们一起称念:南无阿弥陀佛!(十句)万善同归西方极乐世界,南无阿弥陀佛!愿大家开心自在、吉祥如意。
上一篇:大暑晒经
下一篇:学习《佛说无量寿经》八十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