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南山律在家备览略编》八十七

2023-07-25    作者:admin     已浏览:()
分享到:
阅读模式

学习《南山律在家备览略编》八十七.mp3


阿弥陀佛,大家好!又是一天相互学习鼓励的时候。


我们继续学习《备览》。今天来看圆教宗“所受戒体”的第三节:举持戒的因果,来详细劝勉受戒者严持净戒。



备览  业疏续云:“是故行人,常思此行即摄律仪,用为法佛清净心也。以妄覆真,不令明净。故须修显,名法身佛。”



《备览》继续引《羯磨疏》的文说:因此受了戒的修行人,应当恒常思惟自身所受的声闻戒,即是菩萨三聚净戒中的摄律仪戒。以此作为成就法身佛、证得清净心的因行。由于妄想无明覆盖了我们的真心,使得心性失去了本有的清净光明,因此必须借助于受持净戒来显发清净的自性,成就法身佛。



备览  济缘释云:“三举因果以细劝三。初摄律仪戒,二摄善法戒,三摄众生戒。先知来意。众生识体,本自清净,离诸尘染。由妄想故,翻成烦恼。又复本来自在,具足方便智慧,威神德用。由妄想故,翻成结业。又复本来平等,无有彼此,爱憎差别。由妄想故,翻成生死。今欲反本,故立三誓。



《济缘记》解释说:疏文的第三节是举持戒的因果,来详细劝勉受戒的人严持净戒。又分三个中节。一是摄律仪戒,二是摄善法戒,三是摄众生戒。首先来看受戒时立下断恶、修善、度众生三种誓愿的意。

 

一切众生的心识本体,也就是妙明真心,原本清净,远离一切烦恼垢染。但由于生起无明妄想的缘故,翻转为烦恼。又,一切众生的妙明真心本来自在无碍,具足无量智慧、方便和威神德用,但因为无明妄想的缘故,翻转为结使惑业。又,一切众生的妙明真心本来平等,没有彼此爱憎等分别,但由于无明妄想的缘故,翻转为生死。现在想要反妄归真,显发原本清净、自在、平等的自性功德,所以就要受持佛戒,立下三种誓愿。



一者断恶誓,受摄律仪戒,修离染行,趣无作解脱门,复本清净,证法身佛,名为断德。二者立修善誓,受摄善法戒,修方便行,趣空解脱门,复本自在,证报身佛,名为智德。三者立度众生誓,受摄众生戒,修慈悲行,趣无相解脱门,复本平等,证应身佛,名为恩德。



第一种是发起“断一切恶”的誓愿,受持摄律仪戒,修习离染污行,趣向无作解脱门,恢复自性本具的清净,证法身佛,名为断德;第二种是立下“修一切善”的誓愿,受持摄善法戒,修习方便行,趣向空解脱门,恢复自性本具的自在,证报身佛,名为智德;第三种是立下“度一切众生”的誓愿,受持摄众生戒,修习慈悲行,趣向无相解脱门,恢复自性本具的平等,证应身佛,名为恩德。



然此三誓、三戒、三行、三脱、三佛、三德,随举一誓,三誓具足。乃至三身三德,一一皆尔。言有前后,理无各别。如是心受即发圆体,如是心持即成圆行。华严云戒为无上菩提本,净名云能如此者是名奉律,涅槃云欲见佛性证大涅槃当须持戒等,皆此意也。”



然而这三誓、三戒、三行、三脱、三佛、三德,任意举出一种誓愿,三种誓愿则同时具足。乃至三身佛、三种德等都是如此,随举其一而具足三。虽然在言说上有前后之分,但理体却没有差别。以这种心来受戒,即能感发圆教的戒体;以这种心来持戒,即能成就圆满的戒行。《华严经》中说戒为无上菩提本,《净名经》云能如此者是名奉律,《涅槃经》中讲欲见佛性证大涅槃当须持戒等,说的都是这个道理。

 

最后,让我们一起重温《华严经》中的偈颂,来增强持戒的信心:


戒是无上菩提本,

应当具足持净戒。

若能具足持净戒,

一切如来所赞叹。


让我们一起称念:南无阿弥陀佛!(十句)万善同归西方极乐世界,南无阿弥陀佛!愿大家开心自在、吉祥如意!






上一篇:细节的重要

下一篇:极乐相见会有时



微信平台

联系我们

地址:山西省忻州市五台县台怀镇普寿寺

普寿寺客堂电话:0350-3354537 13593225901

五台山普寿寺 版权所有 晋B2-2007000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