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弥陀佛,大家好!又是一天相互学习鼓励的时候。 我们继续学习《在家备览》。今天一起来看《芝苑遗编》里实法宗、假名宗以及圆教宗,对于戒体的不同认识。 备览 初多宗。作无作体二俱是色,可知。 《备览》继续引《芝苑遗编》里的文说:首先是多宗,即实法宗。此宗认为,作戒的体和无作戒体都属于色法所摄。前面已经具体阐述了这一观点,所以自然可以了知。 二成宗。作戒色心为体,亦可知。无作以非色非心为体者,然非色非心止是摄法之聚名,实非体状,遂令历世妄说非一。今依疏文,即名考体,直是密谈善种。但以小宗,未即径示,故外立名非色非心也。故疏云,考其业体本由心生,还熏本心有能有用。乃至云不知何目,强号非二。细详此文,未即言善种,而曰熏心有用。密谈之意,灼然可见。应知,此即考出非色非心之体耳。 第二是成宗,即假名宗。此宗认为作戒以色心二法为体,这种观点也可以了知。无作戒则以非色非心为体。然而,非色非心只是三聚摄法中的一个聚名,即“非色非心聚”,实际上并不能体现出戒体的相状,由此致使历代有人对此妄说纷纭,见解不一。 现在依于《羯磨疏》的文,直接就“非色非心”这一名称来考究无作戒体,就会发现,它正是在秘密宣说戒体就是阿赖耶识里的善种子。但因为假名宗属于小乘教,没有直接论及第八识,所以才另外立了一个名目——非色非心。因此,《羯磨疏》当中说,考究受戒时所发的无作业体,本是从第六意识的思心所生起的,而后储藏在阿赖耶识当中,遇境逢缘还来熏习本藏识,具有熏习的功能以及远离缘非的作用。乃至说道,不知该怎样称呼它,所以勉强称其为“非色非心”。仔细端详这段文字,并没有直接说明戒体就是第八识的善种子,而是说“还熏本心,有能有用”。秘密指出“非色非心”即是善种子的意,由此明显可见。我们应当知道,这就已经考究出非色非心的无作戒体,就是第八识的善种子了。 三圆教者。谓融会前宗,的指实义。前宗两体即善种子揽本从末,此善种子即前二体摄末归本。是则约此圆谈,任名无在。故疏云:于此一法,三宗分别。故知分别有三,体实不二。 第三圆教宗。这是融会前面实法宗和假名宗的观点,明确指出戒体的真实义。前两宗所阐释的戒体,无论将其定义为色法,还是非色非心法,都是说的第八识的善种子。此是约揽本从末来说的。而戒体这一善种子,正是前两宗所说的色法与非色非心法。这是约摄末归本而言的。所以说,约此圆教宗所具足的圆顿、圆融、圆满三义来谈戒体,则前两宗无论怎样给戒体命名,都不会影响戒体的实质。因此《羯磨疏》说,对于戒体这一法,三宗各有不同的认识。由此即可了知,对于戒体的理解,虽然有三种不同的观点,但戒体实际上只有一个,那便是第八识的善种子。 可谓: 戒为无上菩提本, 以戒为师报佛恩。 三宗分别实不二, 圆融无碍同法身。 让我们一起称念:南无阿弥陀佛!(十句)万善同归西方极乐世界,南无阿弥陀佛!愿大家开心自在、吉祥如意!
上一篇:了解五台山(五)之二
下一篇:了解五台山(五)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