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弥陀佛,大家好!又是一天相互学习鼓励的时候。 我们继续学习《在家备览》。今天接着来看第四章的第二节,说明发戒数量的多少。 备览 业疏续云:“今以义推。贪等诸毒间杂不定,三单三双一合为七。用历过境,约文为五,对境为七。就业非情,为八为十。且以七毒就文历之,随一一境得三十五戒。遍生有四,非情有一,如是类推。” 《羯磨疏》承接前文说道:现在约义来推五戒的发戒数量。贪嗔痴三毒的生起是间杂不定的,有贪、嗔、痴单独生起(三单),贪嗔、贪痴、嗔痴两两生起(三双),以及贪嗔痴同时生起(一合)等七种情况。下面用此七毒来历对犯过的境。约五戒的戒相来说,有杀、盗、淫、妄、酒五条戒。若约犯戒所对的境来论,发戒的数量便是七。因为淫戒的境,就女子来说有大、小便道以及口道三种。若就制约身口二业的七支戒加一非情的酒戒来论,则为八。若计淫戒所开的三种境,便是十条戒。 现在姑且用七毒就五戒的戒相来历对,随一一境得三十五戒。其中,遍缘有情众生境有四戒(不杀生、不偷盗、不邪淫、不妄语),配以七毒为二十八戒;非情境有一酒戒,配以七毒则是七戒。如是类推,即可了知。 济缘释云:“初离七毒。三单可解。三双者,一贪嗔,二贪痴,三嗔痴。一合即三毒并起。用下次历戒二。初列位。约文五者,据列相文。对境七者,五中开淫三境。就业非情,七支外加酒为八,开淫则为十。且下正历,合数可见。” 《备览》引《济缘记》的文解释说:《羯磨疏》的文分两节。第一节,离分三毒为七毒。“三单”容易理解,即贪、嗔、痴。“三双”是指贪嗔、贪痴和嗔痴。“一合”,即贪嗔痴三毒同时生起。 疏文的“用历过境”下是第二节,其次以七毒来历对五戒。又分两小节。第一小节,列位。疏文说“约文为五”,这是根据所列五戒的戒相来说的。“对境为七”,这是指五戒中开淫戒有三境。“就业非情”是说,制约身口二业的七支戒,加上非情的酒戒,共为八条戒。若开淫戒有三境,则为十戒。疏文的“且以七毒”下是第二小节,正式以七毒来历对五戒。这样算起来,五戒的发戒数量就明显可见了,即随一一境得三十五戒。 业疏云:“二明八戒。有情同四,非情得五。以七毒历缘,一一境上六十三戒。” 《备览》接着引《羯磨疏》的文说:第二,说明八戒的发戒数量。八关斋戒实际有九条戒,其中于有情境上所犯的戒,同于五戒有四条,非情境上有五条。以七毒来历对九条戒,一一境上得六十三戒。 济缘释云:“有情同四,同上五中前四支也。非情五者,八戒实九。合数如文。准前对境为十一。就业非情,则十二、十四。”已上皆见业疏记卷十七 《济缘记》解释说:疏文的“有情同四”是说,同于前面五戒中的杀盗淫妄四戒。之所以说“非情得五”,是因为八关斋戒实际有九条戒。以七毒来历对九戒,总的发戒数量即如疏文所说,为六十三戒。准照前面的五戒来看,八戒的对境为十一。就身口二业的七支戒加上非情的五条戒而言,则为十二戒。若开淫戒为三境,便为十四戒。 可谓: 三毒烦恼间杂起, 历对过境须警惕。 情与非情皆戒境, 清净三业护受体。 让我们一起称念:南无阿弥陀佛(十句)!万善同归西方极乐世界,南无阿弥陀佛!愿大家开心自在、吉祥如意!
上一篇:芒 种
下一篇:内心的清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