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南山律在家备览略编》一三五

2024-06-25    作者:admin     已浏览:()
分享到:
阅读模式

学习《南山律在家备览略编》一三五.mp3


阿弥陀佛,大家好!又是一天相互学习鼓励的时候。


我们继续学习《在家备览》。今天接着来看戒行门的第一章:正式说明随行。




备览  事钞云:“然则受是要期思愿,随是称愿修行。譬如筑营宫宅,先立院墙周匝,即谓坛场受体也。后便随处营构,尽于一生,谓受后随行。”


《备览》引《行事钞》的文说道:然而受体是以尽形寿为期的誓愿,而随行则是称合于此愿的修行。譬如修建营造宫殿屋宅,首先要在四周建起院墙。受戒所得的戒体,正如这种具有防御和保护作用的院墙。有了院墙,就可以尽其一生于中随处营造构建殿宇房舍,这与受戒后依于戒体来发起随行的情况,如出一辙。



资持释云:“初对体辨行中二。前约法明。要期,即尽形断恶决绝之誓。思,即缘境周遍慈愍之心。合此二心混为一愿,即受体也。称愿者,合上要思,即随顺义。譬下次约喻显。初营宫宅,喻求圣道。下喻受随可知。营构,谓造立屋宇。”



《备览》引《资持记》的文解释说:钞文的初科“对望受体辨别随行”,分两节。第一节是约戒法来说明。钞文所说的“要期”,是指尽形寿断一切恶的决定性誓愿。“思”,即遍缘一切情非情境而生起的慈悲怜悯之心。这两种心合在一起,就成为了“誓断一切恶、誓修一切善、誓度一切众生”的大愿,也就是受戒时所感发的戒体。“称愿”是指称合于前文的“要期思愿”,也就是随顺受体的意思。钞文的“譬如”下是第二节,其次以譬喻来彰显随行的义。又分两小节。初句“筑营宫宅”,是比喻受戒者希求证得圣道。后面的钞文,是用比喻来说明受体和随行。钞文所说的“营构”,即建造屋宅堂宇。



事钞续云:“若但有受无随,直是空愿之院,不免寒露之弊。若但有随无受,此行或随生死,又是局狭不周。譬如无院屋宇,不免怨贼之穿窬也。必须受随相资,方有所至。”



《行事钞》接着说道:如果只有受体而没有随行,那就只是空愿,就像一座只有围墙而没有内部建筑的院落,人在其中难免会遭受寒风雨露的侵袭。反之,若只有随行而无受体,这种持戒的善行仍属于世间的有漏善,无法令人了生死出三界,而且局限狭隘,不能周遍法界。一如没有院墙保护的房屋堂宇,难免会有怨家盗贼打洞穿墙,入室行窃。因此,受体和随行必须相互资助,这样才能成就圣道,证得圣果。



资持释云:“二互显相须中二。初叙互阙又二。先明阙随。寒露者,喻无善盖覆。弊谓困死,喻沈恶道。若下明阙受。随生死者,但是世善,非道基故。又局狭者,缘境不遍,恶心存故。穿窬谓穿壁。窬,墙也。由无外院,其间房室容彼穿窬。此明无受防约,虽修善行,还为尘扰,丧失善根。如贼穿窬,盗窃财宝也。必下次示相须。”



《资持记》解释说:钞文的第二科“互显相须”,即说明受体与随行必须互相资助才能成就圣道,分为两节。第一节叙述受体与随行互缺的情况,又分两小节。第一小节,说明缺少随行的过患。钞文所说的“寒露”,是比喻没有持戒的善行来摄护戒体。“弊”是困死义,比喻由于不知持戒而犯戒造恶,沉沦恶道受大苦恼。

 

钞文的“若但有随无受”下是第二小节,说明缺少受体的损失。“随生死”,意思是如果没有戒体,只是依于戒相来持守戒律,所成就的只是世间的有漏善而已,不能作为证得圣道的本基。钞文说到“局狭”,这是说不能遍缘一切情境和非情境而发心,因为恶心仍然存在的缘故。“穿窬”即穿破墙壁,“窬”指墙壁。由于没有外围的院墙保护,院内的房屋就容易被怨家盗贼穿墙侵入。这是用来说明,如果没有受体的防范限约,虽然修习善行,仍然会被世间的五欲六尘所迷惑扰乱,从而丧失善根。这就如同遭到怨贼穿破墙壁,入室盗窃财宝一样,难免会蒙受损失。

 

钞文的“必须受随相资”下是第二节,说明受体和随行必须互相资助。


可谓:


要期思愿名为受,

称愿修行号曰随。

二者相资方成道,

宅墙完备离怨贼。


让我们一起称念:南无阿弥陀佛(十句)!万善同归西方极乐世界,南无阿弥陀佛!愿大家开心自在、吉祥如意!





上一篇:智慧有一个要点

下一篇:心里无是非,是非从何起?



微信平台

联系我们

地址:山西省忻州市五台县台怀镇普寿寺

普寿寺客堂电话:0350-3354537 13593225901

五台山普寿寺 版权所有 晋B2-2007000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