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南山律在家备览略编》一四一

2024-08-06    作者:admin     已浏览:()
分享到:
阅读模式

学习《南山律在家备览略编》一四一.mp3


阿弥陀佛,大家好!又是一天相互学习鼓励的时候。


我们继续学习《在家备览》。今天一起来看作法舍戒的具缘。




备览  戒疏云:“作法舍中,具缘有五。初是住自性者。二所对人境。如多论云:若无出家人,随得白衣外道,相解者成。三有舍心。四心境相当。如律,中边不领,前人不解,并不成舍。五一说便成。”



《备览》引《戒本疏》的文说:作法舍戒,必须具足五缘。一、是住于自性有戒体者。二、所对的境是人。如《多论》所说:舍戒时,如果没有出家人,随可以找到的白衣或外道,只要对方能够理解舍戒之语,即可成就舍戒。三、有决定舍戒的心。四、舍戒之心和所对的境相称合。如律中所说,佛法兴盛地区的人和边方地区的人语言不通,不能相互领解对方所说的话,或者所对的人不能领解舍戒的言词,都不成舍戒。五、只要说一次便成舍戒。



行宗释云:“初云住自性者,即具本受体也。”



《行宗记》解释说:以上疏文的第一缘“是住自性者”,即是要具足原本所受的戒体。



戒疏云:“所以开者,凡夫退位,知何不为。带戒犯非,业则难拔。故开舍戒,往来无障。即是大圣善达机缘,任物垂教,号法王也。”



《备览》继续引《戒本疏》的文说:佛之所以开许舍戒是因为,凡夫修行一旦因烦恼系缚而退失道心,就会无所不为。假如带着戒体毁破四重戒(杀盗淫妄),所造的恶业是很难忏悔拔除的。所以佛陀慈悲开许舍戒,令弟子舍戒、重受都没有障碍。这正是大圣佛陀善于观察了达机缘,随着众生的根性而施以不同教法的例证,因此佛被尊为“法王”。



行宗释云:“初叙机劣。内凡以上,不羸不舍。已前皆容有退,故云退位,即外凡也。故下显开意。往谓开舍,来谓再受。善恶两通,故云无障。即下结叹权巧。王者得其自在,于法自在故称法王。”已上皆见戒疏记卷六



《备览》又引《行宗记》的文解释道:以上疏文可分三节。第一节,叙述凡夫众生的根机陋劣。内凡以上的修行人,不存在戒羸和舍戒这两种情况。内凡以前的修行人,都有可能出现退道的情况,所以名为“退位”,也就是外凡。根据《佛学大辞典》所说,修行佛道而没有证见正理者,称为凡夫。对于佛所说的正理,生发相似之智解者称为内凡,未发相似之智解者称为外凡。


疏文的“故开舍戒”以下是第二节,显示佛开许舍戒的意。疏文“往来无障”中的“往”,是指开缘舍戒;“来”是说重新受戒。善法受戒和恶法舍戒,佛都开许,所以说进退、往来没有障碍。疏文的“即是大圣善达机缘”以下是第三节,结示赞叹佛具足权巧方便的智慧。“王”有最胜、自在义,国王在其统治的国土内所行自在。佛于一切法皆得自在,所以名为“法王”。



补充说明  上来宗体篇中第三门戒行竟。



最后,弘一律师补充说道:上来宗体篇的第三门“戒行”,就简单学习到这里。


可谓:


凡夫根劣易退道,

带戒犯非业难逃。

大圣权巧开舍戒,

往来无障修圣道。


让我们一起称念:南无阿弥陀佛(十句)!万善同归西方极乐世界,南无阿弥陀佛!愿大家开心自在、吉祥如意!





上一篇:立 秋

下一篇:靠勤与节俭来



微信平台

联系我们

地址:山西省忻州市五台县台怀镇普寿寺

普寿寺客堂电话:0350-3354537 13593225901

五台山普寿寺 版权所有 晋B2-2007000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