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佛说无量寿经》一四一

2024-08-08    作者:admin     已浏览:()
分享到:
阅读模式

学习《佛说无量寿经》一四一.mp3


阿弥陀佛,大家好!又是一天相互学习鼓励的时候。


我们继续学习《无量寿经》。今天接着来看法藏菩萨为成就法身,而修习的种种离烦恼行。


“忍力成就”:“忍”有耐、可等义。于一切逆顺善恶之境,能够忍受安心不动,故名为“忍”。三藏法数》援引《华严经疏》的文,列举了三种忍:


一、耐怨害忍。谓人以怨憎、毒害施加于我,即能安心忍耐,而无报复之心,是名耐怨害忍。


二、安受苦忍。谓疾病、水火、刀杖等众苦所逼,即能安心忍受、恬然不动,是名安受苦忍。


三、谛察法忍。谓审察诸法体性虚幻,本无生灭,信解真实,心无妄动,安然忍可,是名谛察法忍。


“不计众苦”:这是说法藏菩萨为了利益度脱众生的缘故而成就诸忍,从不以苦为苦。


“少欲知足”:根据《涅槃经》所说,“少欲者,不求不取;知足者,得少之时,心不悔恨。少欲者,少有所欲;知足者,但为法事,心不愁恼。”可见,少欲知足是增进德行与道业的良方。


“无贪恚痴”:这是说法藏菩萨身心清净,寂灭尘劳,恒常住于悲智双运的境界当中,没有贪染、嗔恚、愚痴三毒烦恼。


“三昧常寂,智慧无碍”:这是赞叹法藏菩萨止观双运之妙。“三昧常寂”,意即离诸邪乱,住于甚深的禅定之中;“智慧无碍”,指观慧自在,妙用无碍。根据《玄应音义》《探玄记》等所说,“三昧”,也称三摩地,华言正定,意思是住缘一境,离诸邪乱。又名等持。离于沉浮,定慧均等,故云“等”;心不散乱,住于一境,即是“持”。“常寂”,真体(真如理体)离无灭之相谓之“常”,绝烦恼之相叫做“寂”。


“无有虚伪谄曲之心”:此二句是赞叹法藏菩萨心地正直诚实、远离诸过。“虚伪”,即虚妄不真实。“谄”即谄媚,“曲”即邪曲。“谄曲”,意思是为了欺瞒他人而故作娇态,曲顺人情。


“和颜爱语,先意承问”:这是赞叹法藏菩萨口业离过、柔顺谦下。法藏菩萨于一切众生作父母想,和颜悦色,常说爱语,承事供养一切众生,恭敬随顺令彼欢喜。


可谓:


法藏菩萨发弘愿,

精进不懈勤实践。

福慧圆满烦恼断,

极乐净土法身现。


让我们一起称念:南无阿弥陀佛(十句)!万善同归西方极乐世界,南无阿弥陀佛!愿大家开心自在、吉祥如意!





上一篇:这样做不仅能够积累福报

下一篇:立 秋



微信平台

联系我们

地址:山西省忻州市五台县台怀镇普寿寺

普寿寺客堂电话:0350-3354537 13593225901

五台山普寿寺 版权所有 晋B2-2007000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