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弥陀佛,大家好!又是一天相互学习鼓励的时候。
我们继续学习《普贤行愿品》。今天来看第二科释相的第二层“征释”,即征问与解释。
壬二、征释二
征释部分包含两点主要内容:一令佛欢喜,二增长大悲。我们先来看令佛欢喜的内容。
癸一、令佛喜二
子一、征
经 文
何以故?
这是征问普贤菩萨平等随顺、饶益一切众生的原因。《行愿品亲闻记》中说:“征意谓生佛各别,何以顺众生能令诸佛欢喜?又诸佛固应顺,众生多有造业者,何以亦顺?”
接着来看解释回答的内容。
子二、释
经 文
菩萨若能随顺众生,则为随顺供养诸佛。若于众生尊重承事,则为尊重承事如来。若令众生生欢喜者,则令一切如来欢喜。
此段经文阐明了菩萨随顺众生的原因。正如《行愿品亲闻记》中所说:“顺众生,即是顺佛。尊重众生,即是尊重如来。又不惟佛喜,众生本来是佛,众生欢喜,即是佛欢喜。又佛心如大海水,众生为佛心中众生,如海水现众生影,影水同一咸味,犹生佛同一实相。”由此可知,众生与佛同一体性,本来是一。所以说,随顺众生,即是随顺供养诸佛;令众生欢喜,则能令诸佛欢喜。
下面来看“征释”的第二点内容:增长大悲。
癸二、增大悲二
子一、征
经 文
何以故?
这句是就上段的解释,进一步发起征问。以下回答,将从法义、比喻和法合三方面来展开说明。首先来看约法义所做的解释。
子二、释三
丑一、法
经 文
诸佛如来以大悲心而为体故。因于众生而起大悲,因于大悲生菩提心,因菩提心成等正觉。
根据《行愿品亲闻记》所说,这段经文的大意是:佛以大悲心为体,因为悲悯众生的缘故而生大悲心,恒顺众生。我们如果能够如佛一样悲悯随顺众生,就会令诸佛欢喜。诸佛如来之所以能够成就佛果菩提,正是因为以大悲心而为体的缘故。然而单单有悲无智,是没办法彻底救拔众生的,所以说要以大悲心为动力,发起无上的菩提心。“菩提心”就是觉悟的心,自觉觉他之心。诸佛就是因为在因地发起了菩提心,才能够广修六度万行,精勤饶益众生,乃至最终成就无上正等正觉的。
可谓:
众生与佛本一体,
菩提须从大悲起。
若欲求证无上觉,
恒顺众生令佛喜。
让我们一起称念:南无阿弥陀佛(十句)!万善同归西方极乐世界,南无阿弥陀佛!愿大家开心自在、吉祥如意!
上一篇:不论遇到什么情况
下一篇:这样做不仅能够积累福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