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南山律在家备览略编》一五七

2024-11-26    作者:admin     已浏览:()
分享到:
阅读模式

学习《南山律在家备览略编》一五七.mp3


阿弥陀佛,大家好!又是一天相互学习鼓励的时候。


我们继续学习《在家备览》。今天一起来看持犯总义门的第三章成就处所的第三节:约三业明四行。这是约身口意三业,来说明持犯四行的成就处所。



备览  第三节 约三业明四行


事钞云:“后三业明成就。身二持者,离杀等过名身止持,受食食等名身作持。口二持者,离口四过名止,知净语等名作。身口各二犯,反上应知。”




《备览》引《行事钞》的文说:最后约身口意三业,来说明持犯四行的成就处所。说到身止持与身作持,远离杀生偷盗等过非,名为身止持;比丘比丘尼通过净人或小众如法授与饮食而食用等,则名为身作持。若约口业来论止作二持,离开口业的四种过失(妄言、恶口、两舌、绮语),则名为口止持;说净语“知是看是”等,名为口作持。关于身止犯与身作犯,以及口止犯和口作犯,一反以上身口各二持的情况即是。



备览  资持释云:“初明身口业中二,初明二持,次明二犯。言反上者,行杀盗等名身作犯,不受食名身止犯;为口四过名口作犯,不作净语名口止犯。并略举事配,余者例说。”



《资持记》解释说:以上钞文先约身口二业来辨别中,分两节。首先说明止作二持,其次来论止作二犯。钞文的“反上”是说,身体造作杀生偷盗等恶业,名为身作犯。出家人不受食即吃,名为身止犯。造作妄言、恶口、两舌、绮语等口四过,名为口作犯。出家人应说净语却不说,名为口止犯。在此一并简略列出事例来配对,其余没有提到的情况,可以例比此处来说。


接着来看弘一律师用小字所作的补充说明。



补充说明  于制教中,俗众唯有止持作犯。其作持止犯,依原文具录而示四行。应知受食净语等事,与俗众无涉。



弘一律师说:在制教当中,在家人只有止持和作犯。对于作持和止犯,《备览》完整节录出《行事钞》的原文,目的是为了显示止作四行的行相。学习的人应当了知,受食和说净语等,并非在家人所行之法。



备览  事钞续云:“单意业中,不成持犯。若动身口思,亦成持犯。”



《备览》继续引《行事钞》的文说:单起意业,不会成就持犯之行。如果是谋划身口二业的造作,也会成就持犯。



备览  资持释云:“二明单意业中,意至身口名身口业,未至身口则名单意。初判不成。若下次明通成。筹度所为事,名身口思。虽未动相,即属身口,不妨上文。”



《资持记》解释道:其次单就意业来论中,如果是谋划身口造作的意业,则称为身口业;若意业尚未谋划身口所作,则名为“单意业”。以上钞文分两节。第一节,判定单独的意业造作不成持犯之行。钞文的“若”字以下是第二节,其次说明通于持犯的情况。筹量谋划身口所要造作的事,名为“身口思”。虽然还没有发动身口之相,但已经属于身口所摄,这与上文所说并无冲突。



备览  资持云:“律制身口思者,谓计度身口所作事故。此心粗著,判属身口。”见事钞记卷二十七



《备览》接着又引《资持记》的另一段文说道:律制身口思有结犯的义,是因为它能够谋划度量身口所要造作之事。这类心念既粗大又显著,因此判归身口二业所摄。



补充说明  戒疏中释此科义有两解,一约身口思释,二约重缘释。事钞撰述先成,止有初解。故事钞言戒相时,每唯举身口者,即依此释也。逮后撰戒疏时,乃列两释。其第二释,如下段记文所引。



最后,弘一律师用小字补充说明:《戒本疏》对于这一科的文义,列出两种解释:一是约身口思来说明,二是就重缘思觉来阐释。《行事钞》的撰述早于《戒本疏》,里面只讲到约身口思来论意业的持犯。因此《行事钞》在阐释戒相时,每每只是举身口思来说明,即是依于此义所作的解释。直到后来宣祖撰述《戒本疏》时,才列出两种解释。其中的第二种解释,就是下段《资持记》所引的文。


可谓:


身口意业辨四行,

持犯二相须分清。

谋划度量身口业,

慎护此思当自警。


让我们一起称念:南无阿弥陀佛(十句)!万善同归西方极乐世界,南无阿弥陀佛!愿大家开心自在、吉祥如意!








上一篇:有了一把有力的钥匙

下一篇:世事纷繁,人心难测



微信平台

联系我们

地址:山西省忻州市五台县台怀镇普寿寺

普寿寺客堂电话:0350-3354537 13593225901

五台山普寿寺 版权所有 晋B2-2007000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