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南山律在家备览略编》一六〇

2024-12-18    作者:admin     已浏览:()
分享到:
阅读模式

学习《南山律在家备览略编》一六〇.mp3


阿弥陀佛,大家好!又是一天相互学习鼓励的时候。


我们继续学习《在家备览》。今天一起来看第四章辨别犯戒优劣的第一节:约善、恶、无记三性来辨别犯戒。



备览   第一节 约三性辨犯

2024.12.18-1.png



从弘一律师所作的列表来看,此节内容有三项:一是说明起业的根源;二是就善恶无记三性来显示业的相状;三是结示伤叹。先来看第一项说明起业的根源。




备览   第一项 明起业之源

 

事钞云:“起业要托三毒而生,然毒之所起,我心为本。此义广张,行人须识,如忏法中具明业相。”



《备览》引《行事钞》的文说:一切恶业都要依托于贪嗔痴三毒烦恼而生起。然而,三毒之所以会生起,是因为众生执着于我和我所,以我执烦恼为根本。这一道理在经律论三藏教典中均已广泛彰显,修行人对此必须清楚了知。如忏悔篇的忏罪法当中,具体说明了造业的相状。



资持释云:“前示业本。业无自性,必假缘生。缘虽众多,不出心境,由境发毒,构造成业。境是外缘,毒从内发,故明起业,惟推三毒。毒从我生,我即妄计。即斯妄计是业之本,故名妄业。经云,一切业障海,皆从妄想生。谛求妄本毕竟无依,但是一心随缘不觉。以不觉故,硁然计我。由我起毒,因毒生业,业成感果,果全是苦。苦即生死,流浪出没,造受更资,如是亿劫,莫知所止。从本至末,就果推因,少识妄源,粗知苦本。诸贤览此,岂不自思。悲夫。此下指广。请寻后篇,不复烦引。”



《备览》引《资持记》的文解释说:以上钞文分两节。第一节是出示造业的根本。所造的业本身没有一个恒常不变的体性,须假借一定的因缘而生起。虽然业的生起有多种因缘,但总的来说没有超出心和境。由外境引发内心的贪嗔痴三毒,从而驱使身口造作成业。境是外缘,三毒烦恼是从内心生起的,因此说造业的根本,还在于贪嗔痴三毒。此三毒烦恼是从“我”生起的,“我”即是凡夫的妄想分别。即此妄想分别就是造业的根本,所以称所造的业为“妄业”。《佛说观普贤菩萨行法经》中说:“一切业障海,皆从妄想生。”


如果仔细推求妄想的根源,就会发现终究没有一个所依之处,只是一念心随着外缘而动,由此变得迷昧不觉。因为无明不觉的缘故,便坚固地执着于有一个“我”。?由于我执而生起贪嗔痴三毒烦恼,又因三毒烦恼而引发身口造作恶业。恶业成熟便会感招果报,而恶业果报则全然是苦。苦即是生死,众生于生死海中流浪沉浮,不断地造作新业,更相资助于生死。如是亿劫轮回不绝,不知何时才能止息。


以上从造业的根本说到造业的枝末,又约所受的果报推究到起业的因缘,希望能令学习的人简单认识妄业的根源,粗略了知苦果的根本。诸位贤者读到这里,难道不应该认真反省一下吗?凡夫实在是太可悲了!


钞文的“此义广张”下是第二节,指广。请自行查阅后面的忏悔篇,这里就不再繁琐引用了。


可谓:


贪嗔三毒我执生,

起惑造业恶果成。

了知妄业之根源,

惭愧忏悔心归真。


让我们一起称念:南无阿弥陀佛(十句)!万善同归西方极乐世界,南无阿弥陀佛!愿大家开心自在、吉祥如意!






上一篇:学习《佛说无量寿经》一六〇

下一篇:阿弥陀佛圣诞日



微信平台

联系我们

地址:山西省忻州市五台县台怀镇普寿寺

普寿寺客堂电话:0350-3354537 13593225901

五台山普寿寺 版权所有 晋B2-2007000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