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南山律在家备览略编》一六四

2025-01-14    作者:admin     已浏览:()
分享到:
阅读模式

学习《南山律在家备览略编》一六四.mp3


阿弥陀佛,大家好!又是一天相互学习鼓励的时候。


我们继续学习《在家备览》。今天接着来看约无记心显示犯戒相状的内容。



备览  事钞续云:“问:无记无业,云何有报?答:解有二。初言感报者,谓先有方便,后入无记。业成在无记心中,故言感报,而实无记非记果也。二者不感总报,非不别受。如经中,头陀比丘不觉杀生,彼生命过堕野猪中。山上举石,即因崩下,还杀比丘。如成论中,睡眠成业,是无记业。”




《备览》接着引《行事钞》的文问道:无记是不记别善恶的业,怎么还会感招果报呢?


回答:释义有两点。首先,说无记心犯戒会感招果报,是因为先前已经作了前方便,而后才进入无记状态,业的成就是在无记心中,并且通于先前所作的各种方便,因此说会随所犯的戒结本罪,感招恶报。然而实际上,无记并不是异熟因,不能感招有记别的果。也就是说,无记并非善、恶二种业因,不能感招苦、乐二种有记别的果报。


其次,无记心犯戒不会感招堕落地狱的总报,但并非不会受别报。如经中所说,头陀比丘以无记心杀生,被杀害的众生在命终后堕落到野猪中。一天,野猪在山上拱石头,石头滚落,刚好砸到山下的比丘,比丘因此命断。又如《成实论》中所讲,在睡眠不觉时造业,所成就的即是无记业。



资持释云:“初问中,征上指论。答中,先约方便释,即上睡狂无记也。初明因前故感报,而下明正成则非报。二约总别两报释。此义通前两种无记。总报谓地狱总受,别报谓余趣别受。如下引证,前证上纵放,后证上睡狂。如经者未详何经。不觉是无记心。”



《备览》又引《资持记》的文解释说:以上钞文分两节。第一节征问,针对上文所说的《成实论》的文义提出疑问。第二节回答,又分两小节。第一小节,先约造作前方便来解释。即上文所说的睡眠、醉酒、狂乱等昏迷无记。又分两个小小节。首先说明是因为作了前方便的缘故而感报。钞文的“而实无记”以下,其次说明正式成业时的无记心,本身并不能感招苦乐二报。


第二小节,约总别两种果报来解释。此义通于前面所讲的两种无记,即泛尔无记和昏迷无记。“总报”是指堕落地狱总受恶报;“别报”是说,随所犯之戒于其他五趣别别受报。钞文的“如经中”下是引经论来证明。先是引经中的案例,来证明泛尔无记的果报;随后引《成实论》的文,来说明昏迷无记的果报。钞文所引的经典,并没有具体说明是哪一部。“不觉”,指无记心。


可谓:


无记感报细思量,

方便造罪果自尝。

地狱总报虽可免,

余趣别报必承当。


让我们一起称念:南无阿弥陀佛(十句)!万善同归西方极乐世界,南无阿弥陀佛!愿大家开心自在、吉祥如意!






上一篇:面对生活中的各种挑战

下一篇:小错误与大问题



微信平台

联系我们

地址:山西省忻州市五台县台怀镇普寿寺

普寿寺客堂电话:0350-3354537 13593225901

五台山普寿寺 版权所有 晋B2-2007000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