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普贤行愿品》八十二

2025-01-26    作者:admin     已浏览:()
分享到:
阅读模式

学习《普贤行愿品》八十二.mp3


阿弥陀佛,大家好!又是一天相互学习鼓励的时候。


我们继续学习《普贤行愿品》。今天一起来看别发十种大愿的第四门:不离愿。


丑四、不离愿



《行愿品别行疏钞》中说:“不离愿,谓愿于一切生处,恒不离佛及诸菩萨,得同意行故。亦名心行愿,愿不离一乘故。”这是在提醒我们:诸佛菩萨及善知识是修行路上最殊胜的助缘,因此要发愿生生世世与其同心、同愿、同行,恒不舍离,如此终能成就无上佛果。


这一愿包含两首偈颂,前一偈是说不离同行善友(即同行善知识),后偈表明不离善知识。我们先来看第一首偈:


经 文



所有与我同行者,

于一切处同集会,

身口意业皆同等,

一切行愿同修学。



这首偈的大意是说,普贤菩萨发愿:愿所有与我同行菩萨道、志求成佛利生的善友,能够在一切时处同集会,身口意三业皆悉同等,共同修习各种广大行愿。


“所有与我同行者”:意思是所有与我志向相同,同志一乘者。说到“同行”,《摩诃止观》中解释说:“日有其新,切磋琢磨,同心齐志,如乘一船,互相敬重,如视世尊,是名同行。”


此外,《华严经》中也阐述了“同行”所具的多种义,如同念、同慧、同心、同力、同精进、同大慈、同大悲、同修行、同出离等。由此可以看出,就这一愿来说,真正意义上的“同行”,一定是以成佛利生为目标,相互提携,共同进步的。


“于一切处同集会”:根据《华严经》记载,初地菩萨发愿说:“愿与一切菩萨同一志行,无有怨嫉,集诸善根。一切菩萨平等一缘,常共集会,不相舍离……成就不思议大乘,修菩萨行。广大如法界,究竟如虚空,尽未来际一切劫数无有休息。”这是告诉我们,与同行善友相集会,正是为了同修大乘,集诸善根,证佛菩提,广利群生!


“身口意业皆同等”:《行愿品别行疏钞》解释说:“意业同者,平等一缘故;身业同者,同得如意神通故;语业同者,同说一味法故。”《华严经》中也有讲:“同身业,以方便行教化一切诸众生故;同语业,以随类音演说一切诸法门故;同意业,普摄众生置一切智境界中故。”由此可见,无论是自我修行还是饶益众生,都应当发愿与同行善友身口意业皆同等。


“一切行愿同修学”:《行愿品亲闻记》中说:“诸佛菩萨之行,皆智慧行;诸佛菩萨之愿,皆福德愿。修圆教观行即培慧故,行六度万行即培福故。”这是告诉我们,诸佛菩萨的行愿不离培福与修慧,因此我们应发愿与同行善友万行皆同,六度广修,福慧二严,以期早日成就佛果。


这首偈启发我们:菩提路上,同行善知识难遭难遇,我们要懂得感恩珍惜,并发愿与其“常相提携不舍离,直至成佛为伴侣”!


可谓:


同行善友共发心,

勤修普贤广大行。

切磋琢磨相敬重,

三业精进利群生。


让我们一起称念:南无阿弥陀佛(十句)万善同归西方极乐世界,南无阿弥陀佛!愿大家开心自在、吉祥如意!



2023.行愿品 小图.jpg


2023.行愿品 回向.jpg





上一篇:喜见众生离苦得乐

下一篇:学习《佛说无量寿经》一六五



微信平台

联系我们

地址:山西省忻州市五台县台怀镇普寿寺

普寿寺客堂电话:0350-3354537 13593225901

五台山普寿寺 版权所有 晋B2-2007000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