念佛圆通章(十二)

2020-07-01    作者:admin     已浏览:()
分享到:
阅读模式

2020.7.1(农历5.11)念佛圆通章(十二).mp3


阿弥陀佛,大家好!又是一天相互学习鼓励的时候。让我们带着感恩的心,学以致用,念佛修行报答四恩。今以《华严经》中偈颂分享:“菩萨如莲花,慈根安稳茎,智慧为众蕊,戒品为香洁。” 




昨天我们在学习中了解到,持名念佛一法,“不假方便,自得心开”,可谓“方便中的第一方便”。今天我们接着学习,先来看染香喻。

经文:

如染香人,身有香气,此则名曰香光庄严。

这句经文是讲,如做香、熏香之人,身上自会沾染香气。如果众生忆佛、念佛也是一样,就会与佛的气氛相接,身心皆染佛香。如圆瑛老法师所说,我们称念佛的名号,就会染上佛名的香;亲近佛身,就能染上佛身的香;心开意解,就能染上佛的心香。以此类比,上中下不同根机的众生。上根利智的众生即染佛心香,中根器的众生染佛身香,下根器的众生染佛名香。因果相称,“现前当来,必定见佛。”

此则名曰香光庄严”参考祖师大德的注释,我们可以这样来理解:佛的依正二报都有香气和光明,念佛人因为亲近佛的缘故,得以沾染佛的香气和光明,故名香光庄严。分开来看,香庄严,即念佛可以彰显同佛一样的戒香。光庄严,即念佛可以彰显和佛一样的智慧光。庄严,显现义,显现自心本具的戒香和慧光。

这段经文带给我们的启示是:学习佛法,就是让我们每天都来熏习善法。身不造杀生、偷盗、邪淫的恶业。口不说欺骗别人的话,不两舌搬弄是非,不恶口骂人,也不说一些无意义的话。内心要远离贪婪、瞋恚愤怒的烦恼。这样常常惭愧觉悟修省,自然习气渐渐消除,智慧之光显露,我们本具的佛性就会逐渐显现出来。

经文:

我本因地,以念佛心,入无生忍。

这是大势至菩萨自述在因地的修行,古佛教给菩萨念佛三昧,菩萨依教奉行,由此而证入无生忍。

“入”,即证入义;“无生忍”,安住于不生不灭的真理而不动。菩萨因修习念佛三昧而证入诸法实相,不生不灭。这段经文是讲大势至菩萨自利的功德。

经文:

今于此界,摄念佛人,归于净土。

“此界”,指我们现在所处的环境,即娑婆世界。“摄”,摄受义。能摄的是大势至菩萨,所摄的是念佛人。对于发愿求生西方极乐世界的人,生前以慈心摄受,令行人念佛心坚固不退;临终以愿力摄受,令念佛人正念现前,往生极乐。这是讲大势至菩萨利他的功德。

若要归于净土,一定要具备信愿行三种资粮。听闻到念佛法门,至心专一毫不怀疑,便是信;信后能善解念佛的义理,生起好乐往生极乐的心,即是愿;发愿后能一心精进念佛,就是行。由此可见,信愿行三,缺一不可,互为缘起。

再者,念佛就是在修习闻思修三慧。听闻到佛的名号,深信不疑便是闻慧;将这句阿弥陀佛牢记在心,一切时处不曾忘失,正是思慧;持念佛号不停,无有间断,便是修慧。

知道了念佛的殊胜功德,以及信愿行三资粮对于往生极乐的重要意义,让我们珍惜人生,精进念佛,发菩提心,同愿极乐
 
可谓:

一句弥陀登慈舟,

驶向西方乐悠悠。

但愿世界无苦难,

随佛度生不计秋。

 
让我们一起称念:南无阿弥陀佛!(十句)万善同归西方极乐世界,南无阿弥陀佛!愿大家开心自在、吉祥如意!





上一篇:念佛圆通章(十三)

下一篇:念佛圆通章(十一)



微信平台

联系我们

地址:山西省忻州市五台县台怀镇普寿寺

普寿寺客堂电话:0350-3354537 13593225901

五台山普寿寺 版权所有 晋B2-2007000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