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陪考”结束,我们的学习还得继续。选弘一大师的《改过实验谈》来说说。《改过实验谈》是大师总结了自己五十年修行、反省、改过的实际经验,于一九三三年一月二十六日农历春节,力劝世人改过向善的一篇演讲。
佛教里讲:“法不孤起,仗缘而生。”当时正值旧历新年,大家忙着贴春联、着新衣、说着“恭贺新禧”等拜年祝福的话。见此,大师谆谆教导:学佛人应该如何理解这个“新”呢?应是改过自新。
在讲说之前,大师特别说明,若就谈玄说妙、修证次第来讲,当然是佛教典籍最为详尽。但对初学者来说,道德修养、为人处世、接人待物等也很重要。因此,在《改过实验谈》这篇讲稿中,大师多引用儒书作为学习佛法的辅助。
《改过实验谈》分总论和别示二门来阐述。总论说明了改正过错的先后次第,别示是分别说明改过的十条警训。
在总论这一门中,弘一大师从“学”、“省”、“改”三个方面,说明改正过错的先后次第。
首先,要注重学习。大师提示:可以通过读书这一途径,来了解善恶的区别,以及改过迁善的方法。因此,我们要广泛地阅读。然而,佛教典籍有三藏十二部之多,儒家有四书五经等等,可以说是浩如烟海。该从何处下手呢?大师慈悲,推荐初学先读《格言联璧》。这本书也是弘一大师自儿时起,直到归信佛法后,一直都在翻阅学习的一本书。
《格言联璧》的作者是晚清时期的学者浙江山阴的金缨先生。老先生煞费苦心地集录了古圣前贤的诸多嘉言名句,以格言警句的形式警策启迪后人,知晓做人的道理,树立远大的人生志向,努力进取,成为对国家和社会有用的人。
弘一大师对于初学做了引导——先从做人学起。太虚大师也曾言:“仰止唯佛陀,完成在人格。”这同样是在说明,要注重对人的道德教育。
一个人若能归信三宝,持五戒行十善,最能培养自身的道德。故虚云老和尚说:“若百家之乡,十人持五戒,则十人淳谨。百人修十善,则百人和睦。传此风教,遍于宇内,则仁人百万。” 由此可知,若天下人都能奉行五戒十善,善良仁义的人就会达到百万。“百万”是形容人数之多,如果人人持五戒修十善,何止百万啊!
可谓:
为人道德是根本,
欲学佛陀不可轻。
日日熏习明道理,
点点滴滴真实行。
让我们一起称念:南无阿弥陀佛!(十句)万善同归西方极乐世界,南无阿弥陀佛!愿大家开心自在、吉祥如意!
…………………………………
注:
1. 三归:归依佛、归依法、归依僧。
2. 五戒:不杀生、不偷盗、不邪淫、不妄语、不饮酒。
3. 十善:不杀生、不偷盗、不邪淫、不妄语、不恶口、不两舌、不绮语、不贪、不嗔、不愚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