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改过实验谈》四

2020-07-13    作者:admin     已浏览:()
分享到:
阅读模式

2020.7.13(农历5.23)学习《改过实验谈》四.mp3

阿弥陀佛,大家好!又是一天相互学习鼓励的时候。

 
通过学习我们了解到,弘一大师的《改过实验谈》是分总论和别示二门来阐述的。总论这一门说明了改正过错的先后次第,就是要“学、省、改”,我们已经学习过了。今天接着来看别示门,即分别说明改过的十条警训。
 
弘一大师通过自己五十年的躬身实践,总结出十点改过方法。为什么要用“十”这个数字呢?因为《华严经》中,多用“十”来表示无尽义。又因过失非常多,而改过的途径也很多,所以大师总结了十点改过方法。现在,我们依次来学习这十条警训。
 
弘一大师言:“一虚心。常人不解善恶,不畏因果,决不承认自己有过,更何论改?但古圣贤则不然。今举数例。孔子曰:‘五十以学易,可以无大过矣。’又曰:‘闻义不能徙,不善不能改,是吾忧也。’蘧伯玉为当时之贤人,彼使人于孔子。孔子与之坐而问焉,曰:‘夫子何为?’对曰:‘夫子欲寡其过而未能也。’圣贤尚如此虚心,我等可以贡高自满乎!”
 
弘一大师说,改过首先要虚心。在常人的心中没有善恶观念,不畏惧因果,不肯承认自己的过错,这又如何谈及改正过错呢?但是,古圣先贤却不是这样。接着,大师举出几个例子。
 
孔子说:“我在五十岁的时候学习《易经》,就可以没有大的过失了。”又说:“我最担忧的事情,是不少人听到符合道义的事情不能去实行,发现自己的过错又不能改正。”
 
弘一大师又举一例。蘧伯玉是春秋卫国人,在当时是一位求进取并善于改过的贤德之人。有一天,蘧伯玉派人来看望孔子。孔子向来人询问蘧伯玉的近况,来人回答说:“他正设法减少自己的缺点,却苦于做不到。”来人走后,孔子对弟子们说:“这是了解蘧伯玉的人啊!”
 
蘧伯玉每天都会思考前一天所犯的错误,力求使今日的我胜于昨日的我。他每一年都要思考前一年的不足,到了五十岁那年,仍然在思考之前所犯的过错。所谓“年五十而知四十九年非”。圣贤尚且如此虚心,我等又怎么可以贡高自满呢!
 
在弘一大师看来,虚心是改过的第一步。如果一个人没有谦虚的态度,又怎么可能低下头来承认自己的过错?不承认过错,那就更谈不上改过了。不改过,又怎么能进步呢?因此,虚心改过,日日反省忏悔,是我们的必修课。明朝哲人王阳明先生言:“智者不以无过为喜,人之大德在于改过,作一新人。”
 
实际,佛陀是虚心接受别人批评的表率。佛陀与大众结夏安居时,于众中三问大家:见我身口意有无过失?我们是佛弟子,既然向佛学习,就要学会反省改过,虚心接受别人的谏劝。愿大家苟日新,日日新,改过自新!
 
可谓:

真信因果谨慎行,
谦谦虚心学做人。
一句弥陀念明白,
悟得自心是佛心。
 
让我们一起称念:南无阿弥陀佛!(十句)万善同归西方极乐世界,南无阿弥陀佛!愿大家开心自在、吉祥如意!




上一篇:学习《改过实验谈》五

下一篇:学习《改过实验谈》三



微信平台

联系我们

地址:山西省忻州市五台县台怀镇普寿寺

普寿寺客堂电话:0350-3354537 13593225901

五台山普寿寺 版权所有 晋B2-2007000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