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9.5(农历7.18)学习《格言联璧》十七之一.mp3
阿弥陀佛,大家好!又是一天相互学习鼓励的时候。今天,我们学习格言:“道生于安静,德生于卑退,福生于清俭,命生于和畅。”意思是说,道自安静之中得来,德于谦让之中养成,福在清俭之中积累,命于和畅之中保全。
我们先看第一句:“道生于安静。”这是说我们的智慧,是从这一念宁静、祥和的心中自然流露出来的。试想一下,如果每天置身在吵吵闹闹的环境中,或者心浮气躁,这念心就很难安静下来,那也就谈不上开智慧了。
老子在《道德经》中讲:“致虚极,守静笃。”意思是说,让这念心保持清虚和宁静。在这样一种至极笃定的状态下,不受外界负面因素的干扰,才能真正得道。
《庄子·达生》篇中讲了这样一件事。梓庆是古代一位木匠,他擅长砍削木头制造一种乐器,人们称这种乐器为鐻。
梓庆做的鐻,看到的人都惊叹不已,认为是鬼斧神工。鲁国的君王听闻此事后,召见梓庆问:“你是用什么方法制成的?
梓庆回答说:“我只是个做工的人,谈不上有什么特别高明的技术!每次我准备做鐻时,从不敢随便耗费精神,必定斋戒来静养心神。
斋戒到第三天,便不再怀有庆贺、赏赐、获取爵位和俸禄的思想;斋戒到第五天,不会再把别人对自己的非议、褒贬放在心上;斋戒到第七天,已经进入了忘我的境界。我在把外界的干扰全部排除之后,才开始动手加工制作。”
从中我们可以得到这样的启示,要成就一件事情,摈除杂念,静心专注是非常重要的。
《遗教经》中讲:“汝等比丘,欲求寂静无为安乐,当离愦闹,独处闲居。”
佛陀教导我们:修行人想要求得寂静无为的安乐,应当远离混乱喧闹的场所,因为热闹的地方,易使人心散乱,不得安定神志。应该居住在安静、少有人过往的地方。空闲不是为了懒惰,是为了避开人来扰乱,可令身心寂静。
对修道人而言,若观修娴熟,六根清净,无论住在何处,都是“独处闲居”;若尚未训练守护六根,则当先令身寂,以达心寂。
佛制戒定慧三学,有了清净的戒,进而就会得到清净的禅定和智慧。让我们以积极的心态来勤修戒定慧,息灭贪嗔痴,识心达本源,明白佛法的真理,进而落实在生活当中,指导我们学习、工作和修行。
可谓:
一句弥陀,
长养慧根。
远离愦闹,
身心寂静。
让我们一起称念:南无阿弥陀佛!(十句)万善同归西方极乐世界,南无阿弥陀佛!愿大家开心自在、吉祥如意!
上一篇:学习《格言联璧》十
下一篇:学习《格言联壁》十六之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