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8.30(农历8.4)学习《南山律在家备览略编》三十七.mp3
阿弥陀佛,大家好!又是一天相互学习鼓励的时候。 今天我们继续学习《备览》“五戒”中的第三项“预习发戒”。 备览 从科判表可以看出,此项内容分为四支:一、所受法体;二、发戒境量;三、依境发心;四、用心承仰。先看第一支所受法体,也就是所纳受的戒体。 备览 芝苑云:“标心期受,须识何法。谓佛出世制立戒法,禁防身口,调伏心行。十方诸佛,三乘贤圣,并同修故,名为圣法。今者发心誓禀此法,作法而受。因缘和集,心境相冥,发生无作,领纳在心,名为戒体。故知受时,弥须用意。一生大事,不可自轻。”见芝苑遗编卷三 《备览》引《芝苑遗编》里的文讲:立愿要期受戒,首先必须知道所受的是什么法。此法是佛出世制立的戒法,可以禁防身口非法,调伏内心的烦恼。因为十方三世一切诸佛,三乘贤圣,均修此法的缘故,所以名为圣法。现在受者发心立愿禀持此法,通过作法来受戒。因缘和合共集,受戒人能缘的心,即断恶修善度众生的愿,与所缘的境相冥合,就会感发无作戒。将其领纳在心,就叫做戒体。由此可知,受戒时需要特别用心摄意。这是学佛人一生的大事,千万不可轻视疏忽。 备览 第二支 发戒境量 接下来,第二支发戒境量,说明了感发戒体所缘的境量。 备览 芝苑云:“所缘境,即法界众生依正等法。戒依境制,体从境发。境既无量,体亦无边。”见芝苑遗编卷二 《芝苑遗编》中说:发戒所缘的境,就是法界众生依正二报等法。戒法是依于尘沙万境而制的,所以戒体还从法界一切境上而感发。境既然是无量无边的,戒体因此也无有边际。 备览 芝苑又云: “缘境虽多,不出有二。一者情境,即十方三世恒沙诸佛及诸菩萨、缘觉、声闻、诸天世人、修罗、地狱、饿鬼、畜生,下至蚊虻蚤虱,微细蠢动,六趣之外中阴众生。如是等类,皆遍十方,并通三世,无量无边,不可称数,皆发得戒。” 《芝苑遗编》中又说:受戒所缘的境量虽然很多,但总括不出两类:情境和非情境。先来看第一类:情境。 可谓: 戒防身口调心行, 诸佛贤圣同赞敬。 受者发起广大心, 普周法界利有情。 让我们一起称念:南无阿弥陀佛!(十句) 万善同归西方极乐世界,南无阿弥陀佛!愿大家开心自在、吉祥如意!
上一篇:学习《南山律在家备览略编》三十八
下一篇:朝礼我心灵的故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