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弥陀佛,大家好!今天是爱耳日,愿众生消除耳障,耳聪目明,智慧增长!
今天谈谈:
从反省中更新自我
蕅益大师在《示养德》中云:“十二时恒简点身口意业,善多耶,恶多耶,无记多耶?堪消四事耶,不堪耶?如此惭愧觉悟修省,自然习气渐消,智光渐露,祖意佛意,显於一念清净心中矣。”
《示养德》最后这段文言简意赅,道出了反省的力量:修道之人一天当中应当恒常反省检点自己的身行、语言及心念,是作的善多,恶多,还是不善不恶多?可以消受施主的四事(衣、食、住、药)供养,还是无福消受?如此心怀惭愧、保持警悟、修习省察,久而久之,不良习气自然渐渐消除,智慧之光在心相续中渐渐显露,佛陀所觉、祖师所悟的境界,便显现在自己的一念清净心中了。
自古有德之人都善于反省、自检。《荀子·劝学篇》曰:“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则知明而行无过矣。”这是说:君子广学多闻,每天检点反省自己,这样就会有明达的智慧指导自己的行为离过了。
孔子之高徒曾子有“三省”:“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即:与人谋事是否做到了竭忠尽智?与朋友相交是否做到了诚实守信?老师传授的道业,是否能在生活中认真践行?或者,要传授给学生的知识道理,自己是不是先做到了?
晚清著名理学大师曾国藩提出“悔缺”之道,即通过反省自己的缺点过错,坚决彻底地加以改正。
《法句经》有偈云:“智者日日善反省,行无过失有贤明,智慧持戒具行者,彼为智人所赞叹。”佛陀是在教导修习善法之人,当日日善巧如法反省检点自己。通过反省,可以让我们保持正念,心性贤明不愚痴,身语意三业无瑕疵。有此反省的力量,行者便能够具足智慧和戒行,诸佛菩萨及贤圣智人皆共赞叹随喜。
《增一阿含经》记载,每逢安居竟自恣时,佛都会在大众僧中问诸比丘:“我在大众中的言行,有不如法的地方吗?大家是否见到我的身口意有过失?”佛会这样问三遍。宋朝的灵芝律师对此解释说:佛之所以自恣请大众僧举罪,是为了示现凡夫法,为比丘作榜样,令大家反省自我,折服我慢烦恼的原故。
正是:
一日摸头须三省,
断恶修善警策行。
检点身心知进退,
清净心地智光明。
上一篇:五观若存金易化,三心未了水难消
下一篇:尘劫愿犹存